對於職位高低也並不看在眼中,當然他對郭子華的文化素養也很看不上眼。

第二副主編是徐延輝,這是被趙亮有意提攜的,他所負責的就是海外的地理、歷史這一板塊。

是三人中份量最輕的,存在感也最低的。

“大爺與京中的和中堂等建有深交,何不上言和中堂,於國內推行報紙一事?”

在樊琪的腦海中,這報紙就是朝廷邸報的變種,是邸報的擴大化,還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他叔樊執中,那沒到朝廷邸報發下的時候,都使小廝前去購買。官府中就專門有人在抄錄邸報。然後藉此瞭解一些家國大事。

“此時干係重大。朝廷於言論之上……把關甚嚴格,這要萬一有人因此犯了事,我這始作俑者怕也要受到錢糧一二。所以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你們也都給我把眼睛放亮了,誰要是在這上頭出了岔子,我一定饒不了你們。”

樊琪立馬閉嘴了。

趙亮的話他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而徐延輝的眼睛發紅,差點當場落下淚來。滿清的文字獄害得他徐家好慘的!

“既然一切都準備妥當了,那就加快印刷,等到新學期開學時候,就是這校報面世之日。”

然後整個正月的後半段,陳州府裡上上下下熱議的不再是今年誰家的花燈最漂亮最出彩了,而是龍路口傳出來的校報。

雖然這報紙上刊登的文章詩詞都很青澀,水平有限,但也能入一些‘前輩’們的眼不是?

連府學縣學的教授教諭都親自趕來龍路口詢問趙亮,能不能這報社也收錄他們的文章詩詞?

這稿費什麼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刷成一個個小方塊字後的巨大成就感。

趙亮當然一口應下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等到縣學府學的秀才哥們紛紛把文章送到龍路口,然後再刊登出來後,那陳州府各個書院的學生還能坐得住嗎?

這樣一來校報還是校報,但校報的影響力就已經不是“校報”了。

而伴隨著這影響力擴散,那些刊登著天下奇聞趣談,海外地理歷史的小框子們,也早晚會被這些‘讀書人’看在眼裡。

事實上現在陳州府的老百姓們就已經主意到這些海外奇談了。

因為趙家名下的酒樓茶館客棧都有放這些東西,甚至那些說書先生們都有在講。

而且一開講就是從金山銀山這些普羅大眾們都感興趣的地方入手,一開講就從日本這個很多人都知道的國家開始。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09章 控制輿論)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