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維亞,荷蘭東印度總督府。

去年才坐上總督寶座的阿爾廷正氣急敗壞的看著眼前爭吵中的人群。

吵,吵,吵!

吵架罵戰有個屁用,英國人的艦隊已經起航了,公司返回歐洲本土的船隻被截擊,損失巨大。可更重要的危機還在後頭——如果英國人殺入了南洋地區,就巴達維亞現如今的艦隊,如何能夠抵擋的住英國人?

就像在加勒比海,英國海軍上將羅德尼指揮艦隊運載著陸軍將軍約翰.沃恩的登陸部隊已經殺進了加勒比海地區的部分荷蘭殖民地,荷屬聖尤斯特歇斯、薩巴和聖馬丁等地根本無力抵抗。

阿爾廷得到的訊息是,荷蘭軍隊只守住了少數幾個島嶼和蘇利南的殖民地,其他的全都丟了。

而東印度的局勢比之西印度也好不到那兒。

就巴達維亞的這點實力,根本就不是英國人在天竺的分艦隊的對手。

到時候英國人都不需要強攻巴達維亞,就足以癱瘓公司在整個東印度群島的威嚴。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柔佛王國傳來的訊息——天猛公阿都拉曼把獅子洲賣給了中國人,阿爾廷也無暇去顧及了。

反正北方的清國不會南下的,沒有國家在背後支撐,獅子洲上的那些中國人就是無根的浮萍,根本不需要重視。

哪怕他們把獅子洲建設的再好,巴達維亞騰出手來只需要派出幾艘軍艦,派出幾百名火槍兵,就足以叫中國人乖乖的把豐盛的成果讓出來。

阿爾廷眼下頭疼的是英國人。

不過英荷開戰的訊息至今依舊沒有在南洋流傳開來,只有一些上層人物從近來英國人的一些行為舉止中看出了一些苗頭。

後者開始大力拉攏南洋的土著貴族,甚至都已經到了明火執仗,不加遮掩的地步了。

阿都拉曼自然也收到了英國人拉攏。

但就跟他父親一樣,阿都拉曼也不願意輕易的置身險地,這種龐然大物之間的較量,他還是卻而遠之的好。

哪怕他父親很可能都是因此而死去的。

愈發緊張的局勢讓阿都拉曼愈發的謹慎的起來,同時他也更加精心的去維持與趙氏的關係。

因為他需要另一條鞏固的軍需通道,以防止自己被荷蘭人卡脖子。

蔡牽已經連續兩次從新山交易來了大批的水牛牲畜,甚至還僱傭到了一些土著幫工。

這叫淡馬錫河口的趙氏‘莊園’工程進展變得更加迅速了。

等到下一批‘移民’抵到這裡的時候,想必這地方都已經會有一個城鎮的雛形了。

頂風冒雪,趙亮臨近臘月時候了才抵到龍路口。

然後就又連軸轉了小半個月,這才處理完了所有擠壓的事物,或者說是瞭解完了趙氏下屬各行各業的追新進展。

同時還跟烏三娘、彭功昌都見了一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