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士子,最急切的就是報錄人了,他們可沒有士子們的患得患失之心,一個個都等著榜單公佈後,好搶著去中舉士子那賀喜呢。

眾人立在榜前,正榜一百二十八人,副榜二十餘人,兩榜一共不過百五十人,這裡的小八千名士子註定絕大部分人是要失望的。

畢竟乾隆有旨,把直隸、江南、贛西、八閩、江浙、湖廣列為大省,準其每舉人一名,錄送科舉八十名;齊魯、河東、中原、關中、川蜀、粵東列為中省,每舉人一名,錄送科舉六十名。

也就是八十人取一和六十人取一。

金舉人,銀進士,窮秀才,果然是如此。

“正禮兄!”

“德修兄!”

冀復禮在榜下找到張敬,二人聊了起來。

“怎麼為何不見明堂兄(何志輝)與彥才兄(趙德安字)?”

張敬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唉,還病著呢。彥才倒本已有好轉,可哪裡料到前日去大相國寺轉了一轉後就又發起了熱。”

冀復禮不由道:“可惜,可惜。”

雖然這能不能高中舉人還八字沒一撇呢,中原是六十取一,真沒幾個人有把握。但既然來應試一場了,放榜時候人不到現場,那多少有些遺憾。

兩人正說話間,這時一排衙役走來,眾人一併道:“放榜了,放榜了!”

頓時無數考生失去了讀書人的斯文與體面,相互推搡著,都想爭第一位的來看榜。

三年一桂榜。那張紅榜承載了多少讀書人的期望?

見了這一幕,冀復禮不由嘆道:“八千士子,正副兩榜僅只百五十人,不知到誰人失意誰人得意?”接下來的一幕少不了有人狂喜有人大悲。

張敬也嘆息了一聲,這舉人才是一道真正的門檻呢。只有上了舉人後才算是鄉土之間真正的一方人物,便是當官的也要禮敬三分,而秀才算個甚呢?

僅僅是一個秀才,想要真正入仕難如登天;可是舉人就簡單很多了,亦如張敬的祖父,亦如冀復禮的先生。

在無數士子的喧譁之中,鄉試主考嚴福,副主考戈源,連同多名考官,在眾官兵的護衛之下,從另一旁登上了貢院旁的唱經樓。

砰!砰!砰!

三聲炮響,頓時所有計程車子們都安靜了下來。 眾人翹首看著唱經樓上的官吏。

然後張敬傻眼了。

他聽到了自己的名字,正榜第七十一名,這絕對是一巨大的驚喜,可這驚喜卻又在他的意料之中,因為這次考試裡有些題他是做過的。

四書五經就那麼多字,這麼多年來是變著花樣的出題,而天底下的老師呢,也一樣在變著花樣的押題。那總有瞎貓撞上死耗子的時候。

張敬就屬於這種情況下。

但何志輝和趙德安是什麼情況?

他倆竟然也高中了?

哪怕是一百名朝後,但那也是舉人啊。(鄉試唱名不同殿試,是從後往前來的)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62章 京報連登黃甲)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