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年二十五的時候才從歸德歸來。

而隨著他的離開,歸德府的風雲激盪也漸漸消停了下來。當然在外人眼中,那是因為清水教人損失太大。

紡織廠開工後的幾天時間裡,那是沒有一日是安穩的。

白天還好,晚上被人搗亂搞破壞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同時歸德地界還出現了很多難聽的傳聞。

說廠子裡的女人就是趙亮的大後宮的傳聞,短短時間裡就飛滿了天。

放火、打槍、藥粉包等些手段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雙方都有死傷出現。

區別是清水教人留下了一些個屍體,而趙亮這邊在第一時間裡就向衙門求援,除了第一天夜裡傷了五個護衛外,其他的日子裡死傷的就都是歸德衙門的差役和歸德鎮的綠營兵。

趙亮為此還多花了不少銀子。

可他給的高興啊。

歸德這裡的趙家護衛,那骨幹是從龍路口民團抽調的人馬,填充了部分陳州紡織廠抽調的保衛力量以及一部分招收的歸德本地人,在外人眼中沒甚可珍惜的,然趙亮非常看重他們。

這些人也是種子不是?

他們從質量上比不了汝州訓練基地的‘種子’,但一樣能‘生根發芽’不是嗎?

趙亮帶了五十人回龍路口,走之前才見到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

飛盧這才知道趙亮跟烏三娘竟然連孩子都有了。

心中一邊感慨著,一邊再度提高了烏三娘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這位姑奶奶是見過大世面的人,背後又有著清水教一干殘部,今後可了不得的。

而乾隆四十四年整個年節當中,那就是巡撫大人榮柱佳名飛滿天的時候。

榮柱本人果然沒有放過那個大好機會,立馬就使人宣講了開來。甚至在宣講中還有意無意的壓了一下趙亮的存在感。

反正是等到京城來的人馬下到歸德府的時候,後者已經‘風平浪靜’也。

而在京師裡,伊爾根覺羅氏也同樣在為榮柱造勢。

畢竟從場面上看,榮柱這件事上做的真很漂亮的。

敢在趙亮紡織廠開工的時候向之打包票,這怎麼看都是一種有擔當的表現。而且紡織廠的開工也真的如期解決了難民災民的問題。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看,前歸德知府蔣希宗的功勞更大,人家不止堅決支援趙家紡織廠的建設,還在前時候支撐起了整個賑濟體系。要不然不等榮柱來到,歸德府的難民災民們就爆炸多時了,當然也可能是凍死餓死的。

但不管怎麼說,榮柱都化解了歸德府的危機。

趙亮在開工之後,就向工人預支了一個月的薪水,這一舉措立馬就安定了諸多人心。這也歸結於榮柱的愛民了。

雖然虛的假的很不少,但榮柱到底還是能吹起來的。哪怕他摘了蔣希宗的果子。

而等到榮柱的相關事宜被添油加醋的傳遞到嶺南時,時間都已經走到乾隆四十四年的四月了。這時候起點跟英國東印度公司駐廣州的主任大班霍奇森的‘牛痘’交易也已經走到了重要的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