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裡說了。趙家的族親中不少都出門在外做上小生意了。

趙亮對他們的特殊供給並非無限量的,所以這些趙氏族親在外頭都是大生意做不起來,小買賣卻很風生水起。

從賣滷味到賣盒飯的,從熬牛羊湯的到賣胡辣湯包子餡餅的,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那絕對的人人都在賺錢,戶戶都在‘發達’。

而這些人家有了錢之後,有的人家目光長遠,兩三年前就已經把兒子送入蒙學了。

這是因為大趙莊裡有那好多個現成的例子。

就比如說趙豐、劉樹生等人,他們能在趙亮或趙家的產業裡當上管事,獨當一面,那不是因為他們跟趙家的血緣關係更親近,或是跟趙亮的私人感情好,而是因為他們個個都識文斷字。

有這樣的例子在眼前,經濟有所寬裕的趙家人,還真有不少人家的孩子已經上學了。當然了,人有不同,選擇也各不同,那也少不了有人就愛埋頭苦幹的。

但再是願意埋頭苦幹的人,今年回大趙莊時也發現了風向苗頭吹向何方。

反正現在大趙莊的下一代,那就是條件允許的——上過蒙學認得字的上樑家學堂,條件不允許的——大字不識幾個的來趙家技校。

哪怕前者要交束脩,日常學習中的書本費用和筆墨紙硯耗費也不少——學堂五個班,每班的前十名才免交學費,前五名有獎學金——可對大趙莊的家庭而言也不算啥負擔。

有了這樣的下一代人,等他們成長起來後,那即便不可能個個都是人才精英的,可只要被趙家吸納進自家系統中後,那都會極大的鞏固趙氏的根基。

技校也是一樣。

這一手學校技校,一手何志輝他們,再有小說網站這等出身的僕人補充期間,趙亮已經在遐想十年八年之後的趙家‘人才奔湧’的無限風光了。

而此刻的蕭家,卻是一陣鬧騰。

蕭娘子一家自從跟著趙亮來到龍路口裡後,那就暫時在龍路口裡安家了。

趙亮並沒有立刻把蕭記的茶點推上大舞臺,而是先拿蕭記的茶點當禮物贈送四面八方。

雖然受眾面不多,卻立馬就在陳州府打響了名頭。

誰都知道,趙家的餐飲業又多出了一張王牌了。

南方的蘇式揚州糕點又如何?

後世的稻香村不也是打南面來的嗎?

只要好吃,不分南北,都有人買賬。

蕭娘子也憑著高超的手藝,在趙家體系中徹底站穩了腳跟。人家這可是真本事,去到別地兒,照樣牛氣哄哄。不像松鶴樓的那些個掌勺的,任哪個離開了‘特供’,水準都要大降。

蕭娘子也不多事,一家四口連帶著兩個丫頭,就老老實實的等在龍路口,靜候趙家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