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一封信和一枚戒指(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趙亮本人,則悄悄的去了另一處小院。
可是……,沒人啊!
房間裡那套化妝用的東西全都不見了,還有一捏身憑路引也沒留下一張。
除了一封信和一枚戒指!
信當然是梁行舟留下的,信裡頭對皇漢是一百個感謝,還隱隱表達了效忠之意。可是他與皇漢預定的地點卻不是濟南城內,而是在東平州的安山鎮。
戒指就是接頭信物!
這安山鎮就是水滸裡宋江率軍攻打東平府,曾大軍駐紮過的安山鎮。書中說安山鎮距東平府四十餘里,那與現實自然是有不符的,可也多少有幾分相似。
這安山鎮就在大安山下,因而故名。於元、明、清三朝為運河中樞總彙之地,忽必烈至元二十年(1283年,兵部尚書李奧魯赤總統領民夫83萬人,開挖安山以南,經袁口、開河至濟寧的運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禮部尚書張孔孫、兵部尚書李處巽、漕運刺使馬之貞,統民工251萬人,開挖了安山以北,經陽穀、聊城至臨清的運河。兩河竣工後遂溝通了京杭大運河航運,安山鎮遂成為運河航船貨物轉運中樞,商旅雲集,店鋪遍佈,白天千帆競發,帆檣林立,夜晚桅燈高掛,漁火漫天。至今依舊是魯西南最大的水旱碼頭和商業重鎮。
梁行舟是漕幫出身,在安山鎮有秘密據點經營也不稀奇。
趙亮意想不到的是梁行舟的警惕性竟是如此之高。不僅沒有在小院裡落腳,留下的接頭地點也不在濟南城中。
不過這樣一來也更顯出了梁行舟的‘才能’!
趙亮想了想倒更高興了,因為這種人正是他現在所需要的干將。
趙亮在濟南城又盤恆了幾日才正式告別了安和壁,乘坐運船往淮南去。沒時間逗留了,再不走運河就要封河了。
留下了起點在濟南城辦事,然後在安山鎮又留下了飛。
趙亮幾乎是踩著封河的點的來到了清江浦。雖然已經是入冬時節,運河眼看就要封河,可這地方依舊非一般的繁華。
趙亮走南闖北這幾年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了,燕京城就不說了,臨清、開封、濟南,賒店、周家口、朱仙鎮、張秋,這都是商業極繁華的地方。
可是拿他們跟清江浦一比……
趙亮心裡竟然覺得清江浦要更勝不少。這地兒看著簡直比臨清都要強出一檔來。
“南船北馬,九省通衢”,顯赫交通要衝地位賦予了清江浦過於極致的繁華。這裡光是人口就頂的了五個周家口,比之江寧城還要多,僅在石碼頭領有營業執照、專為往來行旅服務的腳伕就有約15000人。重要性上,明明連個縣城都不算的清江浦(碼頭,雖然有江南河道總督駐節)卻赫然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
趙亮抵到這兒的時候已經近黃昏,下船後沿著碼頭轉悠了沒多時,夜幕就籠罩了來。然後他就看到清江浦的夜景——夜火連淮水,燈影半臨水。那可真不是虛假的。
不過他現在並沒有搞事兒的心,趙亮只想著趕快找三五個一等一的淮揚菜大廚,送去京城去。完成之前打出的幌子的同時,趁機再給和珅送上一個,加深一下彼此間的情誼。
當然了,他自己也會留下一個。
作為一個前世屢屢為減肥發愁的二百斤大胖子,趙亮很為今世這不長胖的身體豎大拇指。
哥又不是沒錢?什麼山珍海味的搞不來?
他不止要把全國各地的菜系名吃通通匯聚於松鶴樓一處,自家的灶房裡也必須全都有。
這是一個資深吃貨的人生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