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聽出了一點話外音,但他先前半點英廉受懲的風頭都沒有探聽到,就跟蘇和泰一事一般,雙方的情報嚴重不對稱,他就是腦子再靈活也猜測不出真像。

事實是,就在趙亮上京的路上,兵部右侍郎高樸(高斌的孫子,慧賢皇貴妃的侄子)彈劾太監高雲從向左都御史觀保,侍郎申保、倪承寬、吳壇等洩露道府記載。乾隆皇帝大為震怒,就問英廉等一干內廷八旗重臣知不知道這事兒。

英廉等人紛紛說自己不知道,乾隆心裡清楚啊,他們不知道才有鬼呢。下詔詰責,“雲從以賤役無忌憚,豈可不亟為整飭以肅紀綱?但不屑因此興大獄,故不復窮治。諸大臣豈無見聞,獨高樸為之陳奏,內省應自慚……”,乃命奪諸臣職,卻又叫之從寬留任。

可以說是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於英廉等受罰諸臣言,都不過是一場表面功夫。但再是表面的功夫,那英廉等人的臉面也受損了。

這個時候英廉能忽的立下大功,會不會受到皇帝真金實銀的嘉獎且不提,只說這受損的顏面,是徹底的彌補過來了。

在趙亮所知道的歷史時空中,和珅的太嶽馮英廉的仕途鴻運顯然還長久著呢。

當初查和珅的時候他也順帶著瞄了幾眼英廉,太具體的細節趙亮是記不清了,可大致脈絡他還是有印象的。那馮英廉也是個bug,自從入仕以來就步步高昇,中途幾乎就沒瓶頸攔截。眼下才是乾隆三十九年,馮英廉還能再風光十年呢。

但和珅不是馮英廉,他的位置低,眼界還有點淺,皇帝對他言那就是真正的‘天’,自己的大靠山太嶽馮英廉受到了詔書詰責,可就像一塊大石頭橫在他心口了。

和珅他不會擅自做什麼,但他知道這個時候英廉甭管能靠什麼在皇帝面前賣個好,那就能大大緩解其中之“危機”。

趙亮對這些內幕一無所知,自然猜不出因果來,但他還是歡歡喜喜的送別了和珅,並與之約定了明日一塊去英廉府上。

和珅離去之後,會館內的司事、夥計再看趙亮一行人的目光就變得有些不同了。

之前是平常人視之。

這上京做買賣的人他們見多了。

可是做‘買賣’能做到引的官老爺冒著宵禁來訪,這就是大能耐了。

四九城裡能無視宵禁的官兒很多很多,可任是哪一個,在他們眼中那都稱得上貴人。

內心是更加的好奇,這夥兒憑什麼使得貴人夜裡來訪?趙亮他們自從抵京以後,一直都很低調很不顯山漏水的。

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發跡後往京城發展的酒樓少東家。

可眼下的這本事,又哪裡是經營酒樓就能經營出來的啊!

再說了,那松鶴樓在中原生意做的再是紅火,影響力也傳不到京城啊?

可那來訪的貴人,通體一身貴氣,相貌硬挺,看著就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