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和珅很清廉(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蘇和泰的夫人在家,看到是趙亮的帖子後,是又吃驚又喜歡。注意一下,這裡的喜歡可不是男女事上的喜歡,而是喜歡在趙亮上門每每都送的厚禮。
趙亮錢來的容易,花錢就尤其的大手大腳。加之知道這位是愛財的人,那出手豈會小氣了?
從最新樣的首飾頭面,到市井上最拿得出手的綾羅綢緞,再到一匣子品相不俗的野參——這東西在趙亮這裡是最不值錢,他購買了些人參種子,就那麼毫無技術含量的灑在了空間裡,然後一顆顆的人參就自己長出來了。到現在也兩三年了,放在外頭就是二三十年,年份是不太長,但貴在一個個品相看起來都是絕佳,使之順利成為這次一應禮物中第二珍貴者。還有一對琺琅瓷的銀懷錶,以及契約一張——京城松鶴樓的三成乾股。可是把人給樂壞了。不由分說的就給趙亮打下了包票,“我家老爺再是遭了貶,家中也有幾門靠得住的老親,定給你護做全了。”
陳州府的松鶴樓有多麼紅火,她是親眼所見的。這要是在京城裡再發跡了,伊爾根覺羅氏的這三成乾股就老值錢了。
不過這三成乾股她也拿的心安理得,甚至都覺得還不夠。
雖然飯莊酒樓這一行,是個真正憑本事說話的行業。人老趙家有自己的獨門秘方,能把場子給撐起來,這本已經是老大的資本了。
伊爾根覺羅氏不過是敲一敲邊鼓,撐一下場子,杜絕一些不長眼的傢伙罷了!
但實則他們肩膀上擔的重任並不比老趙家少。
京城裡的貴人太多了,而滿清入關後又有明文規矩,八旗子弟禁止經商,這是“大清鐵律”。只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八旗子弟明著不好以身試法那就在暗地裡投資,僱用手腳勤快,頗能吃苦之人為其經營,好以掩人耳目。
這飯莊就是八旗子弟們最為熱衷的行業之一。
一是本錢少,二是他們自家也用的上。
在燕京城中,如今這種滿漢合作的飯莊不要太多,且均開設在京城的鬧市區,其字號吉祥典雅,院落清潔恬靜,桌椅古香古色,一派富麗堂皇。
趙家的松鶴樓如果一直都不溫不火的,那的確無須伊爾根覺羅氏太多太大的庇護,滿京城的酒樓飯莊多了去了。可要想名噪京都,門庭若市,那真就必須有人在背後撐腰了。
甚至蘇和泰這一門都有些肩膀太窄了,或者說三成的乾股太少了。
畢竟他們是姓伊爾根覺羅不假,但卻不是伊爾根覺羅氏的嫡支,蘇和泰的官兒更才是個小小的五品知州。
要不是暗中還有和珅的大腿等著趙亮去擁抱,趙家在京城的酒樓真就前途未卜。
八旗子弟裡有太多不成器的貪婪傢伙了,為了錢他們罔顧一切。吞了酒樓算什麼?他們就是把眼睛盯向了趙家手裡的秘方,趙家又能怎麼來抵擋?
時間走進五月裡,松鶴樓的位置已經被選定,就在大柵欄。這地方是燕京城有名的商業街麼,哪怕是眼下時候也已經很繁華了,很多新世紀都耳熟能詳的名號,現在這裡就已經有了。比如六必居醬園和同仁堂。
只是趙亮對松鶴樓的改建裝潢都興趣不大,他還在使人收集和珅的情報呢。
偏偏和珅是一個小官,聲名不顯的,燕京城內毫毛一根,根本就沒什麼人知道他的來龍去脈,兼之趙亮的地位更加卑微,這就使得他很難真正的探聽到一些有用的訊息。
唯一花錢套出來的話就是和珅很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