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陳氏猛地從遐想中回過神來,推了一把何志輝:“休要淨想美事。那趙家既要顧小的,又想拉大的,一年的耗費何止千兩紋銀,他家支撐的了麼?”

讀書可是挺費銀子的事情。

老師的束脩也就罷了,平日裡的筆墨紙硯耗費,書本書籍所需才是大頭。別的不說,就陳州府每到院試前都有書坊要放出的一批時文集,其印刷相當粗糙,紙質也很一般,但價格卻很不便宜,單價二兩紋銀。

時文就是範文,所謂的時文集就是上幾屆陳州府院試所取秀才們的考場文章大集合。

在乾隆朝,一篇八股文七百字,《時文集》彙集了二三十篇文章,再加一些個點評,看似挺厚實的一本,實則就兩三萬字左右。

放到後世連十章3K一章的標準章節都不到,都不夠某些快槍手一次爆發的。

而二兩銀子又是什麼概念?

趙家松鶴樓的店小二跑堂,一個月也才一兩銀子。

那是陳州府一家五口的一月之所需,還是能叫人過的挺不錯的‘所需’!

就這還窮文富武呢!讀書人真的並不便宜。平日的讀書求學耗費+府試、院試、鄉試、會試等趕考所需,真的能榨乾淨一小地主之家。

何志輝只能說是幸運,家在龍路口,距離府城很近。不管是縣試、府試還是院試,都花不了太多的銀子。

可等他考鄉試的時候再看看!

從陳州到開封,似乎沒有多遠距離,頂多三百里路,比之南陽、信陽等是近多了。但來回路費和在開封府期間的花銷,再是儉省也總要十兩銀子,稍微寬綽一點,沒個二十兩銀子都難打的住。

而這還只是去開封,日後要是去京城呢?

別看何陳氏的嫁妝頗豐,但要是沒有其他的收益,何志輝上京趕考一次,就能把整個家掏空。

而何陳氏聽何志輝話語裡的口氣,趙家圖謀甚大,準備投資的絕非是一個兩個,那回過神後就不由的生出疑問:趙家支撐的了麼?

“娘子可知道那趙家一年要給府裡的那位送多少銀子麼?”

何陳氏搖頭,這她哪知道啊。

“至少都要這個數!”

何志輝伸出來一隻手,三根手指張開。那可真是一個大數字,當初他聽到時候心裡都發顫。

“三百兩?”何陳氏看著丈夫臉上露出的不屑,不敢置信的睜大眼睛,拉尖嗓門說道:“三千……”

瘋魔了吧,老趙家一年要掙多少銀子啊?這個數字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

“至少是這個數!”

誰能想到趙家只是開幾個酒樓飯莊,利潤竟然就有那麼巨大?

何志輝心中暗歎趙家生不逢時,這要放在朱明時候,只要趙家能用心經營,不急於求成,恐怕二三十年後就能成為豫東計程車紳名門了。

但放在大清朝,別說是雍正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之後了,就是之前,士紳階層也一樣被滿清的大刀壓的抬不起頭來啊。

滿清有八旗做支撐,後者先天上就擠佔了讀書人不少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