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源節流,大裁三軍(第1/3頁)
章節報錯
榮國府,榮禧堂。
探春有些心不在焉,這下好了,和哥哥的合夥生意也做不成了,家裡現在可以說是分文不剩,這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再巧的婦也難為無米的炊吶,都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山珍海味吃慣了,哪個願意粗茶淡飯?綾羅綢緞穿久了,哪個願意荊釵布裙?
“鳳丫頭,眼下的光景不比以往了,接下來家裡那些不必要的開支儘量精簡,城外和遼東那十三個田莊,以後的收成我們多抽兩成吧。”
當年太祖皇帝給每一位追隨自己打天下的從龍之臣都分了田產,根據爵位高低和功勞大小,多則如四大異姓王府的兩萬畝,少則如子爵府的兩三千畝,當然,這些土地肥沃貧瘠、向陽背陽,以及距離河流溝渠遠近都不盡相同。
太祖皇帝還規定勳貴們即便是犯了事,比如爵位被降低或者褫奪,除非是那種誅其滿門的重罪,畢竟有繼承權的人都死完了,還能把地留給誰,後世之君都不能收回田產,這相當於把這些土地直接給了受封者,他們可以任意處理,即便是賣了,朝廷都不能管,崽賣爺田心不痛,這句話就是這麼來的。
有了土地,放出風聲,百姓自然蜂擁而至,他們建起田莊,搖身一變,從百姓變成佃農,不過他們和主家不是主僕關係,而是僱傭關係,他們還是清白身,就像寧國府裡那些在京城內招募的嬤嬤、婆子和媳婦,她們不是奴籍,可以根據個人意願,想幹就留下來,不想幹隨時可以離開,主家不得強迫。
佃農的成分比較複雜,但基本上都是窮苦百姓,有的是在老家沒有生計,背井離鄉,出來討生活的、有的是各地受災的流民、還有的是原本有地,卻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變賣祖產,沒辦法糊嘴裹腹,只得到人家做了佃農。
除了勳貴,文武百官也可以擁有田莊,除了皇帝賞賜,也可以從別人手裡買,村鎮計程車紳們也有,不過他們的絕大多數都是祖傳的,當然,也沒有那麼絕對,在這方面,由於朝廷監管不力,各種情況都存在,比較混亂無序。
上千個田莊如同夜空中的星辰,毫無美感的散落在廣袤無垠的關中平原上,到處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流浹背,一鋤頭一鋤頭在地裡刨食的佃農。
他們種著別人的地,每年年底都要把收成上交一部分給主家,雖然朝廷也有律法明確規定,但律法歷來都是被用來違背和踐踏的,因此每個主家收幾成都不固定,碰到心善的,收你三成,碰到兇惡的,收六成的都比比皆是。
嫌多是吧?嫌多就滾,我有地還怕沒人種?離了你,我馬上就能再招到人,離了我,你們一家人搞不好就要被餓死,你好的種,種不好我再找你算賬。
佃農本來就勢弱,別看國朝天天喊著“士農工商”,實則他們的地位很低,哪裡敢和達官顯貴們爭執,為了一家老小的肚子,只得屈服於各種不公。
這畢竟是個靠天吃飯的時代,遇上風調雨順的豐年還好,除去上交給主家以及留做來年的種子,佃農們也能過一個飽年,若是遇到顆粒無收的災年,那可就慘了,餓死的,賣兒賣女的都有。
朝廷對這些佃農始終沒有真正的給予幫扶政策,達官顯貴們胡吃海塞,滿嘴流油,哪裡去管他們的死活。
寧國府有十三處田莊,總畝數達到一萬八千畝,除去神京城外的十二個,另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遼東鎮。
賈瑜入主寧國府後,摒棄了打算將這些田莊變賣的想法,又聽說佃農們的日子不好過,難免動了惻隱之心,沒有過多猶豫,把他們原本需要上交上來四成的收成,直接給降到了兩成,並且允許如果發生大災之年,他們可以不交一顆糧食和一文錢上來,以自保為主。
他這一舉動,贏得兩千七百餘名佃農感恩戴德,感激涕零的歌頌,佃長們不僅帶著很多七老八十,鬚髮皆白的老者到寧國府裡給他磕頭,
並且所有的佃農都在家裡立起了長生牌位,鐫刻他的名字,日日夜夜的為他祈福。
而且他們一旦有什麼好的東西,就會第一時間進貢到寧國府來,比如前兩天那兩大筐新鮮甘甜的桑椹和之前一大盆酸甜可口的櫻桃,賈瑜也會回禮,或是幾罈好酒,或是一些銅錢。
榮國府到底是積善之家,果然名不虛傳,寧國府原先收四成,他們收三成,現在寧國府收兩成,他們。
王熙鳳怕這一舉動會引來佃農們的不滿,甚至是抗拒,她知道,他們本來就對同樣是一家人,東府降,他們卻不降而頗有微詞,若是這次直接收一半,他們保不齊會在背地裡怎麼咒罵呢。
人性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寧國府以前收四成時,榮國府只收三成,也沒見他們主動交四成上來,況且他們比其他那些收大戶人家的佃農不知道舒服愜意多少,真是可憐也可恨!
“老太太會不會太多了?要不還是四成吧?這兩年可不太平啊。”
賈母知道她在擔心什麼,沉聲道:“這些人以往那麼多年受了那麼多的好處,今番家裡遭了難,他們合該敬敬孝心,多收兩成怎麼了?你讓璉二告訴他們,最就改回去,若是不想種就走人,我們家不缺種地的!”
王熙鳳點了點頭,暗自琢磨了一下,這一年多收上來的兩成也能有個大幾千兩,倒也能填補不少的窟窿。
“老太太,以後幾年的形式說不定會更加的艱難,孫女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說。”
賈母對探春還是很滿意的,四個孫女中(包括小惜春),她最招人喜歡,立身正,懂事孝順又貼心,在辦事能力上也不輸王熙鳳,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的確比以往好了很多,她不得不承認,那瑜哥兒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
“有什麼是不能說的?說說看。”
探春看了王熙鳳一眼,見她微微點頭,才試探著問道:“老太太,府裡的下人是不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