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拔刀相助(第1/2頁)
章節報錯
柳湘蓮天生長著一副俠肝義膽,後來跟人學武后,愈發的熱衷於行俠仗義,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句話奉為圭臬,併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死在他手上的人沒有一個是冤枉的。
他晚上流連於勾欄瓦舍之地,是個浪蕩瀟灑的公子哥,白天搖身一變,提起鴛鴦劍就變成了打抱不平,濟人危苦的遊俠。
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賈瑜對他心生敬慕。
今天柳湘蓮受邀趕去城外和友人相聚,正在官道上騎馬慢跑著,忽然看見不遠處的村莊裡撞出幾匹馬來,其中一匹馬從他的旁邊竄過,柳湘蓮見那馬上的馬刀和它屁股上的傷口,就知道這絕對不是官軍的馬。
抬眼望去,往日熱鬧的田間地頭今天卻沒有一個人,柳湘蓮立刻就意識到了這個村莊遭了匪。
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拿著弓,柳湘蓮朝村莊疾馳而去,進了村莊就聽見有人在尖叫和哭喊,隱隱還有打鬥聲傳來,柳湘蓮調轉馬頭,繞過幾間草屋,定睛一看,賈瑜正在和別人交手,眼見賈瑜的劍落地,柳湘蓮舉弓、搭箭、瞄準,嘴裡喃喃道:“如意子,莫要誤我!”
鬆開緊繃的弓弦,箭如流星,精準的射在那人的臉上。
賈瑜只感覺幾絲鮮血盪漾在自己的臉上,定睛一看,黑色的箭矢入骨四五寸,從左邊的顴骨而入,由右邊的顴骨而出,強大的衝擊力把為首馬匪的右眼球都給帶了出來,整個人飄出去兩米遠,當即便消帳了去。
突如其來的變故所有人都懵了,賈瑜擦掉臉上的血,轉頭一看是柳湘蓮策馬而來,簡直感動到熱淚盈眶。
柳湘蓮又是一箭射出,十多米的距離,直接給那個馬匪來了一個洞穿,箭矢穿過身體,釘在樹上。
將弓棄之於地,柳湘蓮跳下馬來,抽出鴛鴦劍就朝那幾個馬匪殺去,那幾個馬匪早已嚇破了膽,四散而逃。
柳湘蓮先一劍砍翻一個,又一腳踢倒一個,沒有再下殺手,而是對不遠處探頭探腦的幾個青年喝道:“在下柳湘蓮,速來將此人捆了!”
柳湘蓮的大名在京城左近的村莊裡可謂是如雷貫耳,那幾個青年像是見到偶像一般,連忙跑過來把那個馬匪來了個五花大綁。
那苦主一家跑出來,跪地求道:“少俠,除惡務盡,除惡務盡啊!”
賈瑜走上前把陳淳扶起來,兩人相顧嘆息。
柳湘蓮走過來關心道:“你們沒受傷吧?”
陳淳躬身道:“在下陳淳,多謝義士出手相救!”
賈瑜拱手苦笑道:“柳大哥,讓你見笑了。”
柳湘蓮哈哈大笑道:“別說這些沒有用的,你們耽誤了我一頓酒席,可要賠我一頓才是。”
為了加強京畿道的防護和治安,京營在以盛京城為中心點的方圓五百里範圍內重要的關隘路口處設立營寨,駐軍五十至一百人不等,主要負責保護往來的商隊,剿匪雖然也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但都中太平久了,這些兵士早已懈怠,一般極少主動出去找土匪強盜的麻煩。
其實留著這些土匪強盜也有很多好處,一來可以借剿匪的名義向上索取銀錢,二來是需要的時候可以一股腦的剿了交差,年底時還可以當做業績,三來就比較隱晦了,要說這些官兵和強寇沒有一點蠅營狗苟的關聯,那也是不可能的。
故而一直清剿卻一直清不乾淨,也就皇城司的那些人殺起土匪強盜來秉承的是“一個不留”的原則,不過他們也就在景文帝出城去杏園遊玩的時候才會這麼做,三年一次不說,而且每一次土匪強盜都望風而逃,全部蟄伏起來了,所以歸根到底根本就殺不盡。
劉循縱馬在官道上狂奔,按照賈瑜所說的,很快就來到了一處營寨面前,滾下馬鞍,朝門口站崗的兵士急呼道:“在下以及友人路遇強寇,請發兵救助!”
門口站崗的兩個兵士攔住他,喝道:“兵家禁地,來者通名止步!”
劉循大叫道:“在下劉循,乃是扶雲書院秀才士子!路遇強寇,友人危在旦夕!請發兵救助!”
一個兵士進去通報,不多時兩個軍官模樣的人走了出去,劉循連忙又把話複述了一遍,那兩個軍官背過身商量,劉循瞪大眼睛,簡直是不敢相信,這種時候還商量什麼?
一個軍官笑呵呵道:“這位相公,我寨馬上還有別的任務,怕是難以分兵救援吶,這樣,此處向南還有一處營寨,不過十多里,相公不若去那?”
劉循怒道:“本人家父官拜戶部侍郎!我那友人出自榮國府,聖上都賜了表字給他!你們再推諉,我回去一定讓我父親狠狠的參你們一本!榮國府也不會放過你們!”
那兩個軍官聞言一愣,一拍大腿道:“相公為何不早說?來人,整兵出發!”
劉循看著那兩個軍官道:“路上我已經讓伴當回去稟報了,說我來此處尋你們,如果我死在外面...”
那兩個軍官大叫道:“豈敢?”
劉循哼了一聲,翻身上馬,帶著兩個軍官並三五十騎士往回趕。
八個馬匪被柳湘蓮用弓箭射死兩個,用鴛鴦劍砍死一個,俘虜了一個,逃跑的四人中一個慌不擇路掉進了糞坑裡,艱難的爬出來,因為連吞了好幾口汙穢之物,竟兩眼一翻暈了過去,還有一個被民壯們舉著棍棒堵在牆角,見沒了退路,連忙投降。
賈瑜撿起地上的御劍,見柳湘蓮看來,便遞給他,柳湘蓮接過御劍上下打量著,讚道:“瑜弟,好劍,好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