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苗苗一副請教的表情的說道:

“老師,是這樣,我有一個朋友……”

“然後帶我去給他朋友的工廠去培訓焊接技術。”

“我也沒接觸過這方面事情呀。”

“老師,你有什麼建議給我嗎?”

紀老師聽聞前因後果後。

大為吃驚:“你的意思是,有人請你進行培訓焊接技術?”

“是的呢。”

紀老師坦言:“這方面我們必須要支援,畢竟是國家專案,我們身為學者,有義務提供幫助。”

“像這樣一心進取的廠子可不多了,特別是改革之後,這些人只顧得賺錢,而不顧提升產業技術。”

彭苗苗很是認同老師所言。

焊接作為工業裁縫,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但恰恰是這麼重要的環節。

大陸技術卻處於發展停滯階段。

當然了。

理論上還是與國外沒什麼區別的。

唯一區別就是沒有實踐。

大多數工廠,還是靠著老師傅傳幫帶。

新的焊工也沒什麼理論知識,都是靠經驗摸索。

這樣的模式下,根本不可能大規模培養高階焊工。

高階焊工都是焊條堆出來的,這需要大量的時間。

明顯與大陸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紀老師也多次提議,要將有志向的焊工統一進行培訓。

多次拔高,這樣才能將來需要高階焊接技術時,不至於無人可尋。

但提案連校方都沒透過,更別說讓上層聽到聲音了。

校方一致認為,紀老師的提案,過於遙遠和消耗金錢。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你能保證以後需要高階焊接技術的保證?

那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和費用嗎?

吃力不討好,否決了。

紀老師也是無奈,只好安心教導自己的學生。

讓他們掌握更多理論和實操,將來也許會有用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