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民樂盛典(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玉也是這所學校畢業的,在他穿越前,學校的民樂系雖然算不上是熱門兒系別,但是學生也有四五百人,怎麼在這個世界,民樂系就成了這個樣子了?
在跟其他老師的聊天中,王玉才知道不僅僅是他們學校,全國的藝術類院校民樂系都面臨著這種尷尬的情況。
如果不是因為背後有著國家的支援,很多學校早就取締民樂專業了。
就這麼點兒學生有時候都不夠老師分的。
很多時候上課都是幾個不同界的學生在一起上大課,換種說法,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看似是多面手樣樣俱全,但其實沒有幾個能做到某方面精通的。
這也是民樂系至今為止越來越沒落的原因之一,畢竟不管是什麼行業,都非常講求頭部效應。
如果沒有頭部出彩人的帶領,那麼這個行業就很容易沒落下去。
同時王玉也瞭解到,民樂之所以默落到如今這種程度,和傳統戲曲的沒落有很大關係。
在以往,民樂系的畢業生選擇這個專業的雖然不多,但是畢業生畢業之後的工作也好找,各大戲曲藝術團對於民樂系的學生,還是很歡迎的。
但是隨著戲曲的沒落,民樂系的學生畢業之後連找工作都困難。
王玉這才明白過來,國內現在等於說是把戲曲和民樂給捆綁銷售了,所以有些一榮俱榮,一孫俱損的樣子。
但王玉想說的是,音樂是音樂,戲曲是戲曲,他們兩者雖然有相通之處,但並不能混為一談。
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都有沒落的一天,但是音樂不會。
戲曲可能終究有一天會成為華夏的一種單純國粹,留在了歷史展覽館當中,只會有一少部分人喜歡和傳唱,但是民樂應該有它自己新的出路,而不只是被侷限在戲曲上面。
王玉穿越前就聽過不少的國風曲子,裡面的民樂配樂非常豐富動聽,甚至有些融合了戲腔的唱法,還贏得了滿堂喝彩,成為了金曲。
傳統的戲曲可能會沒落,但是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永遠不會消失。
王玉不知道該怎麼尋找這個出路,但是他願意做一個搬運工,把穿越前自己世界裡面所聽到的曲子和自己對於音樂的一些感受傳授給他的學生們。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民樂真正的出路應該靠所有的民樂學習和研究者共同努力,這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和民樂系的老師聊了一會兒天之後,王玉就離開了,今天準備不足,不適合和民樂系的學生見面。
王玉交代了民樂系的老師一些注意事項,就決定回去做準備了,把這場王玉亮相民樂系的公開課,給放到了下一週。
既然王玉要選擇加入民樂,並且為民樂發聲,那麼這一次的公開課就要做得轟轟烈烈,讓所有人都被民樂所震驚,這才是王玉應該做的事情。
與其說王玉準備的是一場民樂公開課,倒不如是說王玉把這場民樂公開課給搞成一場民樂的音樂盛典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