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夢中的婚禮
章節報錯
查爾斯教授的話讓在場所有觀眾都提起了興趣,要知道這可是一個鋼琴大師正在進行創作的還未完成的作品,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能夠有幸聽到一位大師現場創作,單單是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讓自己吹一輩子了。
王玉自然也是很感興趣的,現在的王玉彈奏水平可以稱得上是初入大師級門檻,但是創作水平嗎——王玉畢竟沒有系統而專業的學過作曲,如果只是隨性演奏一些小調兒,自然是沒什麼問題,想要真正完成一首樂曲的創作,對於現在的王玉來說,還差得遠呢。
當然,王玉也沒有必要專門去進行學習,光是穿越前世界的那些經典曲目,就足夠王玉一輩子去演繹了,更何況王玉還要練習其他的技能。
反正王玉認為自己是沒什麼時間去專門兒鑽研作曲的,如果等到以後年齡大了,或許會有這個興趣。
查爾斯教授坐在了鋼琴前面,開始了自己的演奏,此時的查爾斯教授顯得非常的嚴肅而又認真,把全部情緒都投入到了自己這首還未創作完成的鋼琴曲裡面,大師的風範和技藝顯露無疑。
王玉發現在情緒感染方面自己查爾斯大師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如果說王玉現在只是初入大師境界的話,那麼查爾斯教授可以稱得上是資深大師了。
這首鋼琴曲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一分多鐘的時間,查爾斯教授就戛然而止,讓在場的觀眾都有些心生遺憾,查爾斯教授的臉上也露出了絲絲遺憾之色,這首鋼琴曲他已經寫了好多年了,可惜至今還沒有完成。
王玉從這首曲子裡面聽出了一種熟悉感,並不是曲調上的熟悉感,而是情感上的熟悉感。
查爾斯教授:“怎麼樣,王玉小友,對於這首曲子你有沒有什麼想法?”
其實查爾斯教授是不抱希望的,因為這首曲子是他寫給多年前就已經亡故的妻子的,而王玉和關雎爾兩人現在明顯正處在蜜月時期,怎麼可能會寫出他心中的感想,只不過是查爾斯教授驚訝於王玉的天分,想要讓王玉能夠給自己一些靈感也好。
王玉仔細思考了一下,終於想明白這股熟悉感來自於哪裡,很顯然,查爾斯教授的這首曲子也是講述的愛情,並且還有種可望而不可得的感情在裡面,如果是這樣的話,王玉心裡面還剛好有一首現成的鋼琴曲。
王玉:“查爾斯教授,鋼琴可以借我暫時先用一下嗎?我這裡還有一首曲子,我想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查爾斯教授很期待了讓開了自己的位置,他也沒指望王玉能夠在帶來一首什麼驚世之曲,畢竟一個人的一生能有一首傳世之曲出現,那就可以被稱之為頂尖的作曲家了,只要王玉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靈感,查爾斯教授就非常心滿意足了。
王玉再次坐到了鋼琴面前,調整情緒,準備把《夢中的婚禮》給演奏出來,同樣是一首對愛情渴望而不可得的傳世之曲。
不管系統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是對於王玉來說,他並不希望這些經典的音樂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那麼王玉就只好再次把它們重新彈奏出來,讓這些動人的音樂能夠再次流傳世間。
如果說查爾斯教授第一次聽到王玉彈奏的《獻給關雎爾》那首曲子,表現出來的是,讚歎,欣賞,彷若發現瑰寶一般的心情,那麼,當聽完王玉彈奏的這首《夢中的婚禮》的時候,查爾斯教授恍忽間覺得自己有種看到了上帝的感覺。
自從鋼琴這種樂器問世以來,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多少鋼琴大家,但又有多少樂曲能夠成為傳世之曲,王玉在短時間之內再次拿出一首能夠被稱之為傳世之曲的鋼琴曲,頓時讓查爾斯教授感覺驚為天人。
如果王玉的年齡在大上一些,查爾斯教授還能好接受一點,畢竟就算是天才,他也可以分為一般性天才和天才中的天才。
但是,王玉的年齡實在是太年輕了,查爾斯教授看來這已經不僅僅使用天才這個詞可以來形容的,也就是查爾斯教授對於中文的瞭解還不算深,要不然一定會蹦出一個詞——妖孽!
《夢中的婚禮》這首鋼琴曲由18世紀的一位法國作曲家所作,故事的原型是來自於一個童話故事。
年輕的小夥兒愛上了夢之國的公主,卻因為身份的關係,不能和公主在一起,於是小夥兒遠赴他鄉,苦練技藝,終於在六年之後學成歸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魔法師,但是在這名曾經的少年回到夢之國之後,卻發現夢之國的公主與鄰國的王子正在進行婚禮。
最終,這位少年為了保護夢之國的公主,死於刺客的弓箭之下,在自己彌留之際,彷佛看到了王子與公主攜手在聖潔的教堂上正進行著婚禮的誓詞,恍忽間小夥兒覺得自己與王子的身影,有些難以分清。
這整首鋼琴曲充滿了愛情纏綿悱惻的細膩,同時又有愛而不得的遺憾,可以說是關於愛情的另一種完全不懂不同的詮釋。
雖然王玉沒有開口說出這首曲子的名字,查爾斯教授卻都已經有了一些眼淚縱橫,似乎是回憶到了自己曾經的過往,而那些過往,現在對於自己來說,都已經變成了奢望。
這就是音樂帶給人心靈的共鳴。
查爾斯教授:“王玉,你的這首曲子叫做什麼名字?”
查爾斯教授這會兒連小友兩個字也不叫了,已經完全把王玉放在了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僅僅就憑藉這兩首曲子,再加上王玉對鋼琴演繹的水平,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大師兩個字了。
王玉:“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夢中的婚禮》。”
聽到王玉的話,查爾斯教授陷入了些微的失神當中:“夢中的婚禮,夢中的婚禮……可望而不可求的愛情嗎?果然是非常貼切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