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紅柳綠,春意盎然。咸陽城中,處處張燈結綵,彷彿要過節一般。

人人都知道,明日便是謫仙獎頒獎的時候了。

這是第一屆謫仙獎,但是關於它的內容,已經傳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主要還是因為伏堯的報紙。

自從上次賣化肥製作了幾張報紙,發現效果不錯之後,伏堯就上了癮,專門安排了幾個人,專門編輯一些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隔兩三天就出上一份報紙。

關中百姓如今富裕起來了,一兩文錢對他們來說並不算什麼。買一份報紙,瞭解一下天下大事,挺好的。

得益於報紙的宣傳,人人都知道,明日謫仙獎要選定文學、數學、地理、化學、醫學、物理,六門大獎。

獲獎的六個人,會平分一萬鎰黃金。

一萬鎰黃金,那是什麼概念?

咸陽城亞富淳于越,有這麼多黃金嗎?

換而言之,如果你得到了謫仙獎,沒準一躍就成為大富豪了。

誰說瞎琢磨沒有用?簡直太有用了。

以往百姓們崇拜力大無腦的,能把農田耕好就行。現在他們忽然發現,原來思考這麼重要啊,長一個好用的腦袋瓜,琢磨出點東西來,原來可以迅速發家致富。

於是在短短時間內,大秦形成了一股尊重知識的風氣。

李水感慨不已:“鼓吹什麼尊重科技,鼓吹什麼尊重知識,都是虛的,重要的還是要有利可圖啊。”

百姓們對於謫仙獎,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猜測一下誰會獲獎,暢想一下自己得了那些黃金過什麼日子。

但是有些人,對於謫仙獎就有點不淡定了。

最典型的就是淳于越。

因為伏堯公子剛剛帶著兩個匠戶來了,向他詢問了一番《堯舜之鄉》的寫作心得。

並且伏堯透露,堯舜之鄉,已經放到了評委會的案頭,有可能獲獎。

一想到這個,淳于越心中就一陣激動。

他不愛錢,真的,一點都不愛錢。

他真正愛惜的是名聲。

謫仙獎,已經炒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了。如果自己的堯舜之鄉獲得了文學獎,那不是會名揚天下嗎?

淳于越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說道:“也不對,也不對。老夫並不愛名。嗯,老夫一點都不愛名。老夫盼望著獲獎,是希望天下人能認可堯舜之鄉。”

“天下人認可了堯舜之鄉,也就等於認可了儒學治國。老夫是為了一個彬彬有禮的盛世在努力啊。”

淳于越深吸了一口氣,把自己關在書房裡面,開始寫獲獎感言了。

他已經聽人說過了,凡是獲獎的人,都要寫一份獲獎感言。

淳于越覺得,自己獲獎,大概是板上釘釘都事了吧?

因為按照李水給出的規則,謫仙獎的各項獎項,只能頒給活著的人,不幸去世的,就不追授了。

活著的人當中,有誰寫過書嗎?

李斯確實寫過幾篇文章,但是能與自己的堯舜之鄉相提並論嗎?顯然不能。

至於未央公主和伏堯公子的書……淳于越根本沒有放在眼中。那也叫書?

所以,淳于越分析了一番之後,覺得這個獎自己是拿定了,因此,這個獲獎感言還是提前寫好的比較好。

在寫之前,淳于越先給這篇感言定了個基調:不能顯得太熱切,那樣有諂媚槐穀子之嫌。應當平淡一些,不屑一顧一些。要表現出來,自己不貪財,不好名,只是為了天下蒼生,所以才寫了那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