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談乾笑了一聲,小心翼翼的說道:“譬如,謫仙的留聲機和照相機。”

李水微微一笑,也沒有在意。

確實,留聲機和照相機,與能養活百姓的大米白麵相比較,真的是不值一提了。

司談見李水沒有生氣,頓時鬆了口氣,與此同時,心裡有也有點納悶:咸陽人不是都說,謫仙斤斤計較,睚眥必報,肆意妄為嗎?今日一見,並非如此啊。

他定了定神,接著說道:“這第四種,便是丁等了。丁等主要是一些猜想,言之有理,自成一家,但是又暫時不能驗證。實際上,它算不得什麼專利,只是聊作鼓勵罷了。”

李水嗯了一聲。

章門這才接著說道:“這丁等的作者,或許身份卑賤,連名字都沒有,所以他用的是一個化名,他自稱燧人。”

李水嗯了一聲:“鑽木取火的那一位。”

章門應了一聲,然後說道:“燧人在這文章中說,他從小就對火有興趣。他曾經做過各種各樣的試驗。比如用不同的東西點火,比如把火放在密閉的屋子裡面,看它能燃燒多久。”

“後來燧人發現,天地間,恐怕不只有陰陽二氣,很有可能有第三種氣。燧人將其命名為燃氣。”

“在他看來,草木之中的某樣東西,是可以燃燒的,但是想要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

“或者鑽木取火,或者用火種引燃,或者用陽燧聚光取火。這幾種方式,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熱量。”

“熱量,可以激發草木中可燃的東西。只要熱量足夠,那東西就會與空氣中的燃氣相激發,變成熊熊火焰。”

“然後,燃氣就被燒掉了,草木中可燃的東西也就被燒掉了。草木就變成了灰燼。”

“這個燧人甚至專門稱量了一下燒之前的草木,和燒剩下的灰燼,發現確實輕了不少。”

章門說到這裡,語氣中都帶著一絲興奮:“這文章對小人來說,真的是醍醐灌頂啊。小人忽然明白了,原來那肉吸進去,是因為罐子裡的燃氣不見了。”

“那燃氣沒了,罐子裡的氣少了,可不就等於是人在吸氣,把外面的東西吸進來嗎?”

李水哦了一聲:“那這和你的蒸汽機有什麼關係?”

章門說道:“那就是另一篇文章的事了。這另一篇文章,也是丁級文章。文章的作者也是個化名,叫做共工。”

“共工說,他從小對水感興趣,因此觀察了數十年。他很納悶,想知道水乾涸之後,到了什麼地方。水燒開之後,那一縷縷的白氣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天上為什麼會有水落下來變成雨。”

“他也做了很多實驗,比如用玻璃罩住一碗水,時間不長,就看見玻璃瓶的內壁上,出現了水滴。”

“這共工觀察了幾十年之後,也得出來了一個結論。據他猜測,這天地間,除了陰陽二氣之外,還有一種氣,他稱之為水氣。”

“這水氣無色無味,和陰陽二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這些水氣遇冷的時候,就會變成水珠。水燒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白氣,其實不是真正的水氣,是聚集在一塊的水珠。”

“共工說,決定水是水,還是水氣。關鍵還是在溫度。”

“其實在正常溫度下,水也在不斷地變化成水氣,所以一碗水放久了,會變少。但是加熱的時候,這個過程尤其迅速。就好比是一鍋沸水,很快就燒乾了。”

“因此小人從這兩篇文章中得到了啟發。小人想,我既然是想要把礦井中的水吸出來,那就要讓罐子裡面的氣變少,然後才能吸水。”

“如果是用燒東西的方法,恐怕就有點困難了,畢竟罐子裡的燃氣也沒有多少,燒完了就不見了。”

“於是我想,如果我找一口鍋呢?把這口鍋密封好了,做成一個大罐子的模樣,然後在鍋裡面灌上水,下面在燒火。”

“這水燒開之後,罐子裡面的氣越來越多。水氣和陰陽二氣摻雜在一塊,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一定很不舒服……”

李水有點擔憂地說:“你不會把大罐子弄爆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