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滿意的對李水說道:“商君書院,頗合朕意。”

李水微笑著說道:“陛下,對於辦書院,臣還是有一點心得的。”

嬴政很感興趣的說道:“有何心得?說來聽聽。”

李水說道:“往日的讀書人,是在家中讀書。對於古聖先賢的文字,各人有各人的解釋。時間一長,就會形成不同的派別。這些派別之間,互相攻訐,這倒也罷了。關鍵是有的派別,會捕風捉影,含沙射影,誹謗朝廷。”

嬴政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其實他一直受這個問題的困擾。天下間的讀書人多了,總給人一種不太安穩的感覺。這也是他要來商君別院視察的目的之一。

李水說道:“可如今不同了。臣把這些讀書人集中到書院之中,讓他們統一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灌輸忠君愛國的大道理。”

“臣會告訴他們,天下一統,要好過四分五裂,如此一來,他們就不會想著六國舊夢。臣還會告訴他們,天下安定,要好過百姓流離失所。如此一來,他們就不會對百姓生出同情。”

“縱然有極個別的讀書人,心中有些自己的想法,可是潛移默化,天長日久,他們會從內心深處認可的。就算他始終不認可,也沒什麼。只要絕大多數讀書人都認可了,剩下一兩位,也無法成事了。”

嬴政很滿意的說道:“妙哉,原來書院還能做這種事。”

李水微笑著說:“聽聞淳于博士,也在籌備書院。將來我大秦的書院越來越多,那麼忠君愛國的讀書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嬴政忽然說道:“不可,這其中有個大弊端。”

李水胸有成竹的說道:“陛下請講,臣可以一一解釋。”

嬴政說道:“你和淳于博士,朕自然是信得過的。若有陰險小人,藉著辦書院的機會,策動讀書人,拉攏他們造反,那不是一個大麻煩?”

李水微笑著說道:“無妨。讀書人進入書院,第一個目的定然是要考科舉的。我們只需要在教科書上,確立忠君愛國的思想便可以了。”

“他們只要讀書,每日接觸的,就是天下的大一統,百姓安居樂業。除此之外,我們在科舉的考題上,也設定一些關於天下一統的題目。如此一來,可保天下的讀書人,再也不會生出諸侯戰亂的心思來。”

嬴政緩緩地點了點頭,然後皺著眉頭說道:“若那些讀書人,不想著考科舉,一心跟著反賊造反呢?”

李水沉默了一會,幽幽的說:“臣冒死說一句,讀書人明明可以透過科舉做官,獲得榮華富貴,為何要提著腦袋造反呢?”

嬴政愣了。

李水接著說道:“臣再冒死分析一下。想必那時候,朝政腐敗,欺壓良善。百姓們苦不堪言,讀書人沒有出路。科舉成了徇私舞弊的場所,舉薦則只看重門第不看中才華。”

“若真到了那時候,這天下已經岌岌可危了。有沒有書院,都是要滅亡的。”

嬴政勃然變色:“謫仙覺得,朕的天下,有可能滅亡?”

李水躬身說道:“臣以為,陛下英明神武,天下固若金湯。然而後世子孫,是否賢德,誰能預料?”

嬴政的手掌都在微微發抖。

跟隨嬴政的那些小宦官,全都嚇得大氣不敢出。這些人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謫仙吃錯藥了嗎?胡言亂語什麼?

而站在不遠處的相里竹,也一臉緊張的看著李水:他這是怎麼了?以前他厚顏無恥,諂媚君主的時候,覺得他很討厭。可是他忽然鐵骨錚錚起來了,倒覺得還不如厚顏無恥好呢。

這時候,李水大聲說道:“所以,臣一直在尋找一個辦法,制定一個制度。讓陛下的後世子孫,無論賢愚,都可以讓這天下安穩如初,可以讓我大秦萬世不易。”

嬴政的臉色頓時緩和了很多:“當真,有這等辦法嗎?”

李水正色道:“臣自從來到咸陽,就在謀劃此事。臣私下裡,將這件事分成了兩個步驟。第一步,叫做肢解權貴豪強。第二步,叫做安定天下民心。”

“臣勸諫陛下遷徙關東豪富,開科舉,封王之後再行推恩令。就是在做第一步。不出十年,天下間,再也沒有能夠與朝廷對抗的勢力。”

嬴政略微思索了一番,微微點了點頭。

李水又說道:“如今臣開書院,教授百姓識字,透過專利局鼓勵新的技術。就是為了第二步做準備。”

“天下人,最容易滿足。只要能夠吃飽穿暖,他們就會安安穩穩的生活下去。若政治清明,可以受到公平對待,他們就會對朝廷愛戴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