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治黃(第2/2頁)
章節報錯
蘭池宮,扶蘇打著哈欠,甩著袖袍登上金根車。
昨夜雖然沒有盤腸大戰,但卻批閱奏疏直至黎明,畢竟黃河上游即將進入雨季,需要記錄上游各縣的降雨情況,並派出都水監的官員,去巡查黃河大堤。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咸陽城嗎……扶蘇依靠在車內的沙發上,繼續看著手中的奏疏。
按照後世的記錄,黃河的決口一般發生在春夏之交,上游的積雪融化,在加上天氣轉暖之後,降雨頻頻,導致黃河水流量暴漲,最終衝出河道。
相比之下,長江流域因為湖泊眾多,所以調節水流的功能很強大,到不用太過擔心決堤的問題。
嗯,最重要的是長江流域並沒有太多的人口,即便是決堤了,對於帝國整體的影響也不大。
扶蘇拿著奏疏,比照著眼前的微縮版黃河走勢圖。
“果然,如果說黃河下游是一條擺動的手臂,那麼她的肘關節,就是從管邑縣(今鄭州)到定陶縣(今菏澤)的這一段距離了。”
“好像後世裡很多次的黃河決口,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扶蘇拿著一隻炭筆,將這一段的黃河大堤圈了起來,這將是都水監官員的巡視重點。
“好一條母親河啊!”扶蘇長嘆一聲,突然笑了笑:“不過在秦漢之後,親媽就變成了後媽……”
畢竟在隋唐年間,黃河平均27年決口一次,而到了明清以後,決口是每年一次,甚至於沒半年一次!
若是按照後世的一些觀點,黃河形成現在的規模,其實也只有一萬多年……
第四季冰川末期,高原冰川的融水北流而下,向低海拔地區而去,在山間盆地形成湖泊,然後彙集其他水系,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在此期間,黃河裹挾著黃土高原的泥沙,一路填滿了大陸架的淺海海域,形成了面積廣大的衝擊平原。
華北大平原!
也就是說,後世的河南、河北的很多內陸平原,在若干年前,可都是不知不扣的濱海城市!
尤其是後世里人均相聲大師的某座城市,此刻還在海里埋著呢……
不過可惜的是,華北大平原和渤海,同屬於渤海灣盆地,在地質構造上存在著緩慢的沉降問題。
要不然,放任黃河攜帶泥沙滾滾而下的若干年之後, 後世的遼東半島,就會和華北大平原連為一體了……
扶蘇笑了笑,將思緒放歸現實。
現在修理黃河大堤的方法,是沿用戰國中期時的的成功經驗。
既在距離中心河道十幾裡,甚至幾十裡的地方修建河堤,直接將黃河兩岸近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蓄洪區,讓黃河的河道在這幾十裡寬的地方盡情搖擺。
不過人口少了可以,當人口繁衍的多了,這樣浪費土地的行為就不可取了。
畢竟靠近黃河的土地不僅肥沃,而且利於灌溉。
扶蘇想了想,決定等過段時間,結合明朝年間的束水攻沙法,重新修理黃河大堤。
也就是沿著河道修堤,人為提升黃河枯水期的水流速度,將水中攜帶的泥沙衝進大海,用於繼續擴張國土面積。
而遠離黃河河道的另一道大堤,則是黃河衝出第一道大堤之後,用來進行二次攔截。
這樣一來,兩道河堤之間的灘塗,稍加改造,就是良田無數。
ps:感謝‘孤獨寂寞的孤狼’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