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卷(第2/2頁)
章節報錯
‘反正都是要官府出錢,組織開荒,那麼為什麼要留在家鄉,而不是更加‘自由’的‘新大陸’,遼東呢!’
若是官府出錢幫著膠東郡的黔首開荒,我敢保證,要不了三年時間,這些耕耘好的良田,就會被當地的豪強大戶用各種手段收入囊中……扶蘇回想起侯封的密報,覺得齊地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
觸目驚心!
十多年的時間裡,秦庭派出的官員,和當地的豪族勾連,迅速墮落腐化,上下其手,魚肉百姓。
但最諷刺的是,當大澤鄉發出那一聲石破天驚的怒吼之後,各地的豪強扇動著不堪忍受的黔首們響應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和秦官劃清界限,然後借尓人頭一用!
呵,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所以還是韓非子說的好呀,治國先治吏。
打掉保護傘,拉攏最底層的黔首,以及最頂層的,願意跪舔的豪族,進而逼迫社會中層的小莊園主們將多餘的人口吐出來,然後打包送到遼東!
等到無地之人遷徙的差不多了,無論是大小的莊園主,都不會再有以管兩頓飯為代價,就可以如同使役牛馬一樣,使役無地黔首!
到那時候,就再也不需要像現在這樣綏靖和妥協了。
嗯,後世西漢初年之所以能夠很輕鬆的解決齊地諸田以及楚國貴姓, 一道詔命就把他們全部遷入關中,生生創造出第一、第二,到第八這幾個小眾的姓氏,就在於連年的征戰,不僅打光了社會財富,而且那些無地的黔首也死亡殆盡。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強如韓信、英布,連個水花也沒掀起,就被鎮壓下去了。
至於以齊趙之民入遼,則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不單單是為了所謂的‘鞍鋼’和黑土地,而是考慮到技術的擴散。
現如今的秦國之所以碾壓周邊的蠻族,一在於鐵器的應用,相比於青銅器和石器有了質的飛躍;其二在於牛耕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而能冶銅,就能冶鐵,無非是鐵器質量稍微差一點。
這裡是東亞怪物房,‘卷’這個詞從幾千年的石器時代就烙印進了所有民族的靈魂深處。
如果不能趕在箕子之國的人掌握冶鐵和牛耕,就將他們郡縣制之的話,即便是強如漢唐,也在無休止的叛亂中退了回來。
至於羈縻,然後慢慢融合吞併,則是一件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的事情。
在吞併之前的任何錯漏,都會導致羈縻地直接獨立!
在這個年代,要想要穩固帝國的邊疆,除了換種別無他法!
至於缺少人口的問題……
嗯,歐洲人在新大陸開闢的農莊,每個移民家庭,擁有的土地超過了六百畝!
當然了,生活在這個農莊裡的不止移民一家,還有很多膚色各異的農奴。
所以,公元前兩百年的秦國,農奴制和大秦特色封建制並存,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