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元年八月。

雲陽縣,林光宮,一座擺放著六七個冰鼎的涼殿內。

扶蘇坐在正中,一手拿著寫滿文字的竹紙,另一隻手不時用勺子挖一點甜瓜味的冰沙放進嘴裡。

在他的面前,圍坐的是陳嬰、孔鮒、伏勝,以及十幾個他叫不上名字的儒學博士。

孔鮒今天帶人從咸陽城跑來林光宮,是為了將重新謄抄出來的書籍送到扶蘇面前御覽。

嗯,還好,沒有做的太過分……扶蘇放下手中竹紙,拿起另外一張。

今天孔鮒送來的新書裡,和儒學有關的典籍大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這比扶蘇預期的要少很多。

他在心中暗暗點頭,孔鮒這個人還算是很識大體的。

按照之前的統計,咸陽府庫中的藏書,除了佔據半壁江山的山東列國的官修史書之外,剩下的一半典籍裡,儒學大約佔了一半,剩下的才是陰陽家、道家等著作。

至於墨家典籍……嗯,大多都在秦墨家裡藏著呢!

畢竟他們和秦國深度融為一體,挾書令還沒有正式下達,他們就已經得到風聲,將自家藏書好生收好了。

其實按照扶蘇的想法,即便是齊楚等六國的官修史書,也同樣要做到一字不改。

但在一眾公族大爺們的勸說下,他只得放棄最初的想法,做了自己最不願做的改史黨。

當然了,其實主要是在六國史書中,看到了很多莫名其妙,錯漏百出的記錄……

如果不趁著許多經歷過這段歷史的老人還活著,將之梳理成一段相對可信的記錄的話,後世再想要追尋歷史的真相,就真的是千難萬難了。

嗯,尤其是很多資料,因為蟲蛀等問題而缺字,於是修史的人一懶,乾脆不寫或是瞎編,很多千古謎題就此產生……

片刻後,二次審批完成,扶蘇看向正襟危坐,閉目養神的伏勝。

他依然穿著葛布做的夏衣,只是在頭上戴上了儒學博士的爵弁,而擺放在他面前的冰飲,也被他推到了孔鮒面前。

擱這演顏回呢?一簞食、一瓢飲?不過也不能排除,真的有人不在乎吃喝等享受……扶蘇放下竹紙,詢問道:“伏子有何事欲教朕啊?”

伏勝睜開眼睛,微笑搖頭:“‘教’談不上,只是臣和太卜等人,將曆法初步修訂完成,還請陛下聖裁。”

扶蘇接過,翻看了幾眼,發現這是按照他的吩咐而修成的陰陽合曆。

嗯,大約相等於後世的‘老黃曆’。

只是當他目光向下,果不其然發現了和老黃曆一樣的東西,按照日書而編寫的吉凶預測……

呵,封建迷信害死人喲!

扶蘇繼續翻了兩頁,發現在經過婁敬等幾個農家士子的校準下,這一時期的二十四節氣也和後世不同。

比如後世的二十四節氣中,‘驚蟄’在‘雨水’之後,‘穀雨’在‘清明’之後,在秦朝,這全部是反著的。

而在一個農業社會中,這是極其重要的參照物。

《呂氏春秋·審時》中總結所謂‘耕道’,反覆強調農耕必須正時。

比如‘得時之稼興,失時之稼約’、‘得時者重’、‘得時者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