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宮向西,大約九里的地方,矗立著一座九丈高的土臺,上面加蓋一座高九尺的祭臺。

這裡就是皇帝每年迎秋的西堂。

天不亮的時候,就有近萬名甲士從四面八方而來,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將這裡圍的水洩不通。

而在更遠的地方,遊騎往來不絕,旌旗連天,讓見慣了大場面的咸陽人都嘖嘖稱奇。

嗯,他們大多都是趴在坊牆的縫隙上向外偷瞄的。

因為遊騎嘴裡喊著的是戒嚴令,出去買個饅頭都砍頭的那種……

日上三竿之後,一隊隊掌著白色旗幟的靜室令騎兵緩緩而來,在他們身後,則是安放著金鉦黃鉞的黃門鼓車。

掌白旗的並不是高盧人,而是秋為金德,對應到顏色上就是白色。

按照禮制,樂隊一路奏響《帝臨》之樂。

“帝臨中壇,四方承宇,繩繩意變,備得其所。清和六合,制數以五。海內安寧,興文匽武。后土富媼,昭明三光。穆穆優遊,嘉服上玄。”

黃門鼓車之後,則是端坐著公卿大臣的車隊。

他們今天乘坐的,不是那種帶著車廂的安車,而是去掉了漆布的戎車,也做田車,上面同樣插著白色的旗幟。

按照品級,田車的裝飾各不相同,而車上坐著的,有頭戴遠遊冠的宗室公子,還有頭戴進賢冠的文臣,獬豸冠的法吏,鶡冠的武臣,巧士冠的黃門從官,卻非冠的僕射,林林總總,不一而具。

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和蒙穎一起騎在馬上前進的侍中和中常侍們,他們頭上戴著的是武弁大冠,附蟬為文,貂尾為飾。

嗯,後世的‘貂蟬’一詞,最初指的就是這種帽子,和這種帽子有關的還有一個成語,狗尾續貂……

車隊浩浩蕩蕩連綿不絕,最先出發的已經到了,而車隊最尾端的還沒有開始動起來。

當快要臨近扶蘇設定的‘吉時’的時候,皇帝車駕才緩緩啟動。

和公卿大臣們一樣,今天扶蘇同樣沒有乘坐他的限量版手工磋磨金根車,而是按照禮制,規規矩矩的乘坐,不,是站在戎輅車上前進。

按照始皇帝留下的規矩,祭天的時候皇帝的穿著比平常時候的玄衣纁裳更加隨意,只需要穿一身黑色的直裾,也就是袀玄就行了。

臨出發的時候他看了看自己特製的,冕廣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後方,朱綠裡,玄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系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采色為組纓的冕冠,頭也不回的大步離開。

通天冠神馬的,最喜歡了……扶蘇回想起自己被‘門簾’支配的恐懼,順手接過了那把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的名劍湛盧。

片刻之後,當扶蘇在搖搖晃晃中抵達西堂的時候,鼓樂之聲震天而起。

所有聽到鼓聲計程車卒和公卿大臣,齊聲開始高呼。

“陛下萬年!”

“秦國萬年!”

比前幾次要整齊不少……扶蘇嘴角含笑,踩著小凳子從戎輅車上緩緩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