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蜂窩煤(求推薦求收藏)(第1/2頁)
章節報錯
答案毫無疑問是人!
它需要大批人員投入到這場規模龐大的生產中,將人變成一個個零件,帶動起這臺巨大無比的機器。
毫不誇張地說,英國正是有了‘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將大批農民趕離土地,使其成為自由勞動者,才為後來的工業革命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工業時代就是如此粗暴,只要往這座熔爐裡不斷投入受過普及教育的勞動者,就能換來豐厚的回報。
工業分類越細,所需要的人口便會成倍擴大!
在剛剛穿越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扶蘇一直擔心憑藉一己之力,無法撬動這個行將就木的帝國走上工業化的道路。
不過隨著他對扶蘇記憶的進一步融合,以及在咸陽那浩如煙海的圖書館廢寢忘食了多日之後,他對於在大秦搞工業化,充滿了信心!
首先,工業化需要的礦山和土地,他完全不擔心。
礦山自不必說,從周開始鐵礦之類的資源就是官府專營,而土地,秦也和後世不同。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國有制經濟佔據了主導地位,而不是漢唐乃至明清的地主制經濟!
為了鼓勵耕戰之策,打通底層國人的上升通道,二十級軍功爵在承襲的時候會降等自不必說。
而授田法授予農民的土地,也同樣不允許買賣。
始皇帝二十六年遷天下富豪入咸陽,直接將富戶們原有的土地授予農戶,更是向天下人證明了,大秦不承認土地私有制,所有的土地全是國家的!
不過這樣的舉措,在土地私有制盛行的山東六國,自然是不能讓那些大地主們接受的。
也許,這就是他們‘贏糧景從’的另一個原因吧……
土地的國有制也導致了大秦的私營工商業……呵呵。
秦滅六國之前,山東六國隨著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出現了許多星羅棋佈的商業都市。
燕之涿、薊,趙之邯鄲;魏之溫、軹;韓之滎陽;齊之臨淄;楚之宛丘;鄭之陽翟;三川之兩週;富冠海內,皆天下名都。
以上,都沒有大秦什麼事……
而為了打擊私營工商業,扶蘇剛剛入賬的一筆私人財富,算賦,就是對不用服兵勞役的婦女;商人;手工業者徵收的一種人頭稅。
算賦始於商鞅變法,作為軍賦徵收,秦律規定:凡年在15到56歲的不徵之人都要交算賦,每人一年一算,一算120錢,主要用來購置兵器車馬之用。
秦律還規定:家裡有兩個成年男子以上還不分家的,加倍徵收算賦;商人以及奴婢,加倍徵收,前者是了打擊私營工商業,後者則是為了打擊私人蓄奴。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秦半兩的流通,算賦一律用秦半兩繳納!
不過扶蘇正在視察的藍田工業園,雖說是由徵收的算賦所建造,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畢竟在扶蘇的規劃中,冶煉出的生鐵主要用來打造新式耕犁以及其他農具。
而在大秦,鐵質農具由縣一級的工室負責管理,農忙時借給農夫使用,用壞了只需要說明情況就好,沒有什麼額外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