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學習要從娃娃抓起(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倉頡篇》是用來識字,而後三個是扶蘇忙裡偷閒編纂出來的,全部學會之後就可以頒發一本小學畢業證書……
至於傳授後三篇的老師?
嗯……相比於《墨經》,扶蘇編的這三篇這算不得什麼。
當然了,要是其中能有幾個舉一反三之人,扶蘇也不介意親自為他們傳道受業解惑。
他對於這些知識並沒有敝帚自珍的念頭,畢竟人皆如龍,總比人皆如蟲要強得多!
在扶蘇的安排下,這些小孩子的日常教學方式,也和現在的秦國截然不同。
對他們採用的,是類似於後世普魯士的教育體系,旨在培養‘服從精神’、‘紀律性’以及‘忠君觀念’。
腓特烈威廉三世曾經說,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辦教育辦窮了的。
扶蘇對此深以為然,他準備等到這些小孩子畢業之後,將他們撒到各郡縣中辦早讀班,逐漸消滅文盲。
免學費,兩人共用一本書,每天只學習一個時辰。
這樣應該可以吸引大量的平民加入其中了吧!
其實在扶蘇看來,現在的秦和後世的普魯士很像,都是起點偏低,然後透過水平遠高於其他君主國的王室才得以富強。
比如在腓特烈大帝之前,普魯士的國王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欺負一下波蘭,然後打通柏林和柯尼斯堡的聯絡。
而在秦孝公變法之前,秦國困守西垂,欺負著周圍的戎狄、羌人,試圖東出,霸而不強。
然後不到兩百年,普魯士人就迫使英法俄這種世仇抱團取暖了。
英法,英俄,法俄,這種國家的聯盟在當時的詭異程度上,並不比後來的蘇德互不侵犯低多少。
而秦國比他們高明一些,秦國主導了六國攻齊,一舉打廢了這個二號種子選手,為自己的奪冠奠定了基礎。
扶蘇騎在烏騅上,向蒙恬招了招手,示意他和自己並行。
不過蒙恬很懂規矩的控制著馬速,落後了扶蘇一個半馬頭的距離。
扶蘇微微一笑,指著遠處的阡陌縱橫的田地說道:“再過些許時日,從南海郡弄來的棉花就可以播種了,等過幾年北邊的大饞魚就是跑到北極去, 朕也能把他抓回咸陽跳舞!”
“棉花?北極?”跟在扶蘇身後的蒙恬一頭霧水。
嗯,不小心說漏嘴了!不過這也證明了蒙恬不是穿越者!人生還真是寂寞如雪啊……扶蘇頭也不回的說道:“棉花就是子嬰從南海郡弄來的一種農作物,它的果實從中間裂開,裡面長出的東西類似於木棉。”
“不過和木棉不同,棉花的棉絮是一種很好地保暖材料,嗯,就像是你從匈奴人那裡帶回來的捲毛羊!”
“你可以將棉花理解為地裡種出來的羊毛!”
至於北極的問題,扶蘇隨口說是在宮中藏書中看到的,就糊弄過去了。
而蒙恬也不疑有他,畢竟在這個時代,山海經還是繪本,並且畫有一張邏輯自洽的地圖。
要不是扶蘇是個穿越者,說不定就會相信山海經中的地圖,才是地球真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