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為仁?(第1/2頁)
章節報錯
咸陽宮偏殿。
一大群食祿不夠在正殿上擁有一席之地的朝臣們匯聚在一起。
雖然心裡有些不平衡,但他們發揚阿Q精神,勸說自己正殿上的一言一行都有御史監察,而這裡要自由散漫很多,至少可以交頭接耳的說話。
至於御史們見誰懟誰,主要是在新的考核指標下,如果完不成本月的彈劾數量,輕則扣罰俸祿,重則罷官。
孔鮒跽坐在偏殿的角落中,聽著周圍人的議論,一言不發的閉目養神。
其實他心中也急,自打來了咸陽之後,雖然被拜為博士,但和扶蘇只見了一面,還是臘祭時候,那時候扶蘇站在點將臺上,他在距離扶蘇一百多步的臺下……
孔鮒周圍,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名博士也用同樣的姿勢,閉目養神。
這些都是扶蘇繼位後,從各地招募來的儒家士子。
後人總以為現在的儒家和後世的儒家一樣,是一個整體。
但其實不然,現在的儒家和墨家一樣……嗯,準確的講應該是墨家和儒家一樣。
墨翟死後,墨家分為三派。
而儒家在孔夫子死後,儒家漸漸形成十多個派別。
除了孔子直系後代的孔鮒之外,還有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這八大派;
以及荀氏之儒,和主要研習春秋的公羊、穀梁、左氏三家。
所以這些儒家博士們雖然穿著相同樣式的儒服,但卻彼此間隔很遠。
當扶蘇詔命九原軍出擊匈奴的臚傳聲傳到偏殿的時候,滿座譁然一片。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然而這兩件事對於他們這些湊數的人來說,很多時候連做背景板的資格都沒有。
顏氏之儒的當代話事人顏無咎悠然長嘆:“陛下繼位之初便征伐頻頻,不是仁君之像啊!”
一名年逾花甲的博士左右張望了一下,緊張兮兮的說道:“顏子慎言!顏子慎言啊……”
顏無咎鄙視的看了他一樣說道:“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罰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吾等既然蒙陛下徵辟,到咸陽做官。那麼食君之祿,就一定要盡心竭力以報陛下!”
“你不言,我不言,何時才能致君堯舜?”
那名博士吶吶不言,一旁的孔鮒卻長笑一聲問道:“敢問顏子,何為仁?”
顏無咎斜視了孔鮒一眼: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克己者,約束自己也,復禮者,承天之道以治人情也。”
這是當年孔子對顏淵所說的原話,顏氏之儒這些年一直鼓吹的就是這一句克己復禮。
孔鮒等他說完,再次笑著說道:“顏子為何不將之後兩句也說出來?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是在自己本心中,要從自己身上去找的,不是從別人身上去找。換言之,仁,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
“況且顏子所述,乃是士之仁,既非臣之仁,亦非君主之仁!”
顏無咎微微皺眉,但還是挺直身體拱手問道:“既如此,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