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月氏王:好想做大秦的狗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
戚蕊兒住的偏殿中,傳出一陣清脆的歌聲。
扶蘇微微一愣,停下腳步,唱歌者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妹妹,嬴陰嫚。
至於撫琴之人,必然是戚蕊兒無疑。
夜色朦朧,月光如水,扶蘇站在偏殿之前,覺得如此良辰美景……
翻牌子不如批奏摺!
今日事今日畢,就像商君所說,以日治者王!
於是扶蘇轉身向正殿走去,讓人將今天積壓的奏疏送上來。
跟在扶蘇身後的韓讓則微微嘆息,覺得戚美人錯過了一個大好的機會。
正殿中,爆肝中的扶蘇接連寫下了一連串的‘可’後,拿起了一份從上郡傳來的奏疏。
那是王離送來的,關於抓到了那一隻白犀牛的報告。
扶蘇在上郡做監軍的時候,就時常耳聞這隻白犀牛的事蹟。
只是那時候的扶蘇不懂得,亦或是不屑用這種獻祥瑞的方式,去討好沉迷修仙的始皇帝。
要不然,也不至於會一直蹲守在九原軍中。
最近一次白犀牛的出現,是一隊騎卒跟在它的身後,找到了定邊鹽池的蹤跡。
為此,扶蘇特意將鹽池所在的地方,命名為白犀縣,遷徙人口,開始採鹽。
嗯,再過幾個月,鹽池就應該出鹽了……扶蘇拿起奏疏看了一會,心中幽幽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後世裡鼎鼎大名的毛烏素沙漠,在這一時期,還是芳草萋萋的草原!
真真切切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因為暫時是無人區,所以沒有牛羊。
後世常說,是人們對這裡的過度開發導致了那裡變成沙漠。
但在扶蘇看來,並不盡然如此。
他覺得造成這一切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按照後世的研究和扶蘇的親身感受,這一時期的關中平原,無論是降雨量還是溫度,都和後世的成都平原類似。
而河套平原,就是後世裡被成為鄂爾多斯的地方,其溫度和降雨量,和後世的黃河中下游差不多!
降雨充沛,溫度適宜,自然草木旺盛。
而到了唐朝之後,全球溫度驟然下降,河套平原變得乾旱起來,植被退化,沙漠形成,黃河攜帶的泥沙量也逐年增多。
而這一次的降溫,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逐漸回升,即便是扶蘇穿越過來的時候,也比秦朝時期的平均溫度低了不少!
於是,黃土高原退耕還林、還草之後,毛烏素沙漠開始逐漸出現綠洲。
當然了,這又引發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降雨量、耗水植物和蒸發量之間的不平衡,導致黃土高原土壤水分虧缺,群落衰敗和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
不過這和現在的扶蘇沒關係,在他的規劃中,除了黃河流過的平原用來興修水利,建設農墾區之外,剩下的地方要修建馬場,以及飼養用於剪羊毛的長毛羊。
哎,只可惜離伊比利亞半島有點遠,要不然可以獲得美利奴綿羊的原始種,來培養大秦的優質綿羊……扶蘇搖頭嘆息,在竹簡上寫下了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