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聲軍號之後,左右兩軍的數百面戰鼓再次敲響,隆隆之聲宛如雷鳴!

三通鼓過後,大軍升起偃旗,步兵單膝跪,騎兵下馬。

五百主以上將領離隊而出,依各自從屬列陣,左軍諸將面西而站,右軍諸將面東而站。

蒙恬手持令旗,身後跟隨兩名親兵,一持黃鉞,一持節杖,象徵代天子而掌生殺!

蒙恬站好之後,左軍大將楊熊,右軍大將李信出列誓師,齊聲大喊:

“今行講武,以教人戰,進退左右,一如軍法。用命有賞,不用命有刑!”

左右三軍各出別部司馬三人,手中舉著宣佈政教法令時的鈴鐺傳遞大將誓詞,各五百主再將大將誓詞傳於本部,全軍擊鼓高呼應命。

三通戰鼓過後,偃旗降起,步兵起身,騎兵上馬,列陣在閱兵區上的第二根標柱之後。

俄頃,左軍擂第一輪鼓,舉青旗列直陣;右軍與之對應,擂鼓,舉白旗列方陣。

右軍擂第二輪鼓,舉赤旗列尖陣;左軍擂鼓舉黑旗列曲陣。

左軍擂第三輪鼓,舉黃旗列圓陣;右軍擂鼓舉青旗列直陣。

第四輪右軍擊鼓舉白旗為列陣,左軍舉赤旗列尖陣。

第五輪左軍擊鼓舉黑旗列曲陣,右軍舉黃旗列圓陣。

兩軍各以青黑黃白赤五色旗展示五種陣型。

每一輪變換陣型,兩軍各自派出五百名軍士出陣對戰。

第一次、第二次挑戰兩邊輪流做出勇敢和怯懦之勢,

第三次挑戰做出勢均力敵之勢,

第四、五次挑戰要做出勝敗之勢。

每次變換陣勢時,先敲鼓的要先變為直陣再變換其他陣法。

五輪陣勢變換結束後,兩軍都列成直陣。

擊鼓三次,偃旗,步兵單膝跪,騎兵下馬,高呼,擊鼓起身,左右軍齊步奔跑到中間標柱處,相對擊鼓,然後撤回,每退到一處標柱前,都要聽鼓聲而下跪起身,然後恢復陣型。

操演之前就已經告知過全軍,敢有亂陣者,不分將領士卒,立斬不赦!

所以即便是不怎麼懂得陣法的胡騎、越人,也緊緊跟在各自將領身後,按照指示做出各種動作。

演完陣型之後, 蒙恬面向扶蘇單膝下跪啟奏:“請陛下觀騎軍!”

扶蘇微微頷首,一旁的禮官頓時拉長聲音喊道:“陛下曰,可!”

剎那間,鼓聲更急,旌旗招展之間,左右兩軍各出數百名騎兵,他們騎在沒有馬鐙馬鞍的戰馬上,手持長戟往來廝殺。

一瞬間,看臺上的匈奴使者和東胡使者面色凝重。

平心而論,他們是不敢騎在光背馬上,雙手持握長杆兵器往來廝殺。

騎兵演練結束之後,蒙恬再次跪倒高喊:“請陛下檢閱三軍!”

扶蘇從點將臺上走下,他並沒有乘坐革輅車,而是翻身上了烏騅,刷的一下拔出腰間的湛盧,策馬上前走去。

此時軍陣鼓聲稍歇,天子雅樂變為《秦風·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