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張良:什麼?讓我跪他?(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謂帷宮,指的是在閱兵區北部開闢出的一處用帷幕布置成的行宮。
當扶蘇進入帷宮後,代表皇帝儀仗的三辰旗冉冉升起,一大群從各地選調過來的武將急趨上前,畢恭畢敬的大禮參拜。
閱兵不同於往常,是需要行叩拜禮的。
按照扶蘇的詔命,此次閱兵的總指揮是從上郡回來的蒙恬。
畢竟在王翦王賁相繼離世,羌瘣年邁,李信兵敗奪爵之後,能挑大樑的也只有蒙恬了。
於是當日參乘結束後,蒙恬立刻脫離大隊,快馬加鞭感到雍城,檢查閱兵臺的佈置情況,以及調整各受閱部隊的進場順序、參加閱兵的民意代表和公卿大臣的座次。
雖然和始皇帝因滅國之功而舉行閱兵不可同日而語,但扶蘇繼位之後,外戰接連勝利,拓地千里,斬俘無數。
所以他很理直氣壯的將受閱的規模,調整的比始皇帝在時更加宏大!
也因此在通往雍城的道路上,到處可見運糧的民夫。
不過和始皇帝時期的扣扣嗦嗦不同,融化了銅鯨魚之後的扶蘇有的是錢!
在扶蘇看來,與其把錢埋在家裡生鏽,倒不如把錢花出去。
據他的調查,這一時期的黔首們因為貧窮,再加上缺乏足夠的禦寒衣物,所以冬天裡大多是真真正正的在家貓冬。
一家人縮在一起,用存了一整個秋天的柴草取暖,縮衣節食的硬挺到春天!
所以扶蘇後世裡聽長輩們講的,冬天生產隊組織挖水庫、修水渠、道路的事情,在秦是不可行的。
但扶蘇覺得,這是買不起厚實的衣服,和肉食、油脂等高熱量食物的原因。
所以只能選擇窩在家裡不出門,來節省熱量的消耗。
也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貼秋膘這樣的說法。
那麼好了,扶蘇花錢僱他們出門務工,以此讓他們富裕起來,間接刺激手工業、畜牧業的發展。
不過也不用擔心他們會沒有冬衣而被活活凍死。
畢竟此時關中地區的冬季,在沒有降雪的時候,溫度和後世的長江流域氣溫差不多,
甚至要更暖和一些,畢竟關中平原足夠乾燥,冬天是物理傷害,而不是魔法攻擊。
據扶蘇這兩日的奏報來看,關中各縣的布匹價格以及豬肉價格猛漲了一波,但糧價穩定,畢竟徵調的多是農夫,家中並不缺糧。
嗯,看樣子開春之後桑麻的種植面積能夠大幅提高,上林苑養殖的小豬仔也可以大量出售了……扶蘇邊聽蒙恬講兵,邊思索著下一個季度的民生問題。
片刻之後,蒙恬講兵結束,意味著閱兵正式開始。
當扶蘇在眾將軍,百官的簇擁下走上點將臺時,他不知道的是,等候檢閱的軍隊早就在這裡等候多時了。
按照蒙恬定下的規矩,天明前十刻全軍戒嚴,五刻全體士兵披甲,列成直陣等待。
受閱的軍隊按照騎兵、步兵分為六軍,左右軍各分三軍。
左右軍之間相隔三百步,立標柱五根,標柱之間相隔五十步,作為兩軍行進停止的界限。
在扶蘇的視線中,整個閱兵區到處樹立著五彩牙旗及旗鼓甲仗。
但更多的,則是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