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論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商君變法所實行的秦國之法,就是法家的‘法’之一派,著重法律條文的制定和賞罰的執行。”
扶蘇微微頷首,出言問道:“那‘術’之一派,應該就是和商君同時期的申不害了。”
侯封附和了扶蘇一句,隨即字斟句酌的說道:“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所謂‘術’,就是根據個人能力來授予官職,根據其所居的職位來問責其所作所為,掌握生殺大權,考驗群臣的能力。這是陛下應該執掌的。”
“家師曾言,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如果君主不知‘術’,那麼就會身居高位卻被臣民矇蔽;如果臣民不知‘法’,就會做亂,所以‘術’和‘法’,都是君主所必須擁有的。”
“以我秦國為例,秦用商君之法,國富兵強,但是因為無術知奸,國家富強的成果卻被大臣利用為擴張其私人勢力的工具。”
“比如穰侯魏冉攻齊勝利就取得陶邑作為私封,應侯范雎攻韓勝利就取得汝南作為私封,就說明了有‘法’而無‘術’的弊端。”
“因此即便是在商君變法之後,秦雖霸卻不王。”
見到扶蘇有些疑惑,侯封只是淡淡一笑,接著說道:
“申子輔佐韓國之時,有‘術’而無‘法’,雖然能讓韓昭侯識別忠奸,但是沒有官吏來貫徹法令,廣大的臣民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援韓國,連‘霸’也談不上!”
“商君重‘法’不重‘術’,但因法令的貫徹,當賞則賞,當罰則罰,於是就可激發國人,利出一孔,於是才有了先皇帝的,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扶蘇點頭而笑,後面這段話是琅琊石刻上的原文,後世裡扶蘇在國家博物院見過,和它一同展出的,還有裡耶秦簡。
侯封接著說道:“家師曾言,申子未盡於術;商鞅未盡於法也。二子之於法術,皆未盡善也。”
“而‘勢’之一派,以慎到為代表,著重保持和運用國君的權勢地位。”
“家師言,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於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
“賢能的人臣服於不肖的人是因為其勢力小;不肖的人臣服於賢能的人,是因為賢能者有權力。如果堯是一個平民,那麼他治理不了幾個人,而桀作為天子卻可以禍亂天下,我因此而知曉權勢地位是可以憑藉的,而賢能才智是不需要羨慕的。”
扶蘇點頭,鄭重其事的說道:“這便是‘勢重者,人君之淵也’的由來。”
侯封說道:“也因此,家師主張將三者雜而用之,先皇帝就是採用了他的學說,因而得以兼併六國!”
扶蘇有些疑惑,心想這倒是從未聽說,再次問道:“可否詳解?”
ps:感謝‘CXDHG’、書友‘2017……7835’的月票!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