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單于的野望(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時在德水南岸的一處峽灣中,悄然埋伏著數萬騎兵。
騎在馬背上的騎手身穿獸皮,腰懸青銅內弧刀或鶴嘴鋤,馬鞍上懸掛著騎弓羽箭,騎手和他們身下的戰馬一樣,雖然瘦小,但卻顯得精氣神十足。
為首的是一個年約三旬的青年,頭戴金鷹冠,身穿豹裘,騎在赤紅色的駿馬上看著天上盤旋的蒼鷹。
如果蒙恬在的話,一眼就會認出青年不是旁人,正是前幾年幹掉了自己親爹的冒頓(dú)。
此時匈奴人距離秦、羌的戰場,只有不到四五十里的路程,處於隨時可以加入或是撤退的距離。
夏季的時候,冒頓聽聞秦庭發生政變,那個壓得他喘不過氣的始皇帝終於死了。
他透過商人,以及一些其他的手段,誘使先零羌搶掠秦人,從而引發這一場戰爭。
為的就是能夠有機會能夠一試秦人的虛實。
如果和那個韓人所說的那樣,始皇帝死而地分!
那麼匈奴人趁機擴張的機會就到了!
不僅如此,當秦人部署在上郡的九原軍南下平叛的時候,大匈奴收復河套故地的機會也同樣出現!
所以冒頓並沒有急著加入戰場,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等到羌人和秦人筋疲力盡的時候,這數萬精銳的草原騎兵,足以橫掃整個戰場!
全殲秦兵,逼降先零羌,進而攻破隴西大肆擄掠!
……
咚!咚!咚!
鼓聲如雷鳴般滾過整片荒原,山丘之上的樓車頂端,緩緩升起一面大纛[dào],龍旗羽葆,迎風招展好不威風。
只要這面旗幟不倒,就代表主帥還在,士氣就不會崩潰,反之……跑吧。
樓車下方,還排列著數十輛鼓車。
在這個溝通基本靠吼的年代,這是用來號令全軍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不止中軍幕府有鼓,各級軍隊都有著自己對應規格的鼓。
中軍的鼓聲發商音,中級軍官‘帥’的鼓發角音,下級軍官‘伯’的鼙[pí]鼓發羽音。
擊鼓而進,低旗則趨,擊金則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擊而坐……
這是尉繚為秦軍編寫的一套操練教程。
李信之所以在枹罕停留那麼久,主要就是在操練這套陣法。
近三萬秦軍根據不同的鼓聲,以及幕府升起的各色旗幟下,有序的按照命令列陣。
咚!咚!咚!
隨著陣型擺好,中軍的發出的將鼓之聲,漸漸和帥、伯的鼓聲重合,這意味著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
按照秦軍‘鬥一守二’的軍規,每次投入作戰計程車兵總數,只有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剩下的軍隊,原地蹲坐在地上待命,節省體力,隨時準備加入戰鬥。
與此同時,李信所在的樓車上,升起了一面黑色鳥旗,這是號令騎兵出擊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