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是從隴西各縣抽調來的兩千戎狄騎兵,向內則是兵車圍出的巨大轅門,中央則是一座面積足足頂得上十幾座兵士帳篷的牛皮大帳。

轅門口肅然挺立著兩排手持大戟的甲士,一直延伸到大帳門口。

大帳兩邊,兩面三丈多高的大纛旗獵獵飛動。

看樣子,左將軍這是打算在這裡安家了……蒙穎心中腹誹,但面色肅然,下馬後向大帳走去。

蒙穎唱名而入後,見到的是頭也不抬,手持一支毛筆在竹簡上寫寫畫畫的李信。

見到李信不搭理他,蒙穎心中有些慼慼然,按照秦律,延誤歸期確實有罪,但卻事出有因,而且立有戰功,應該會從輕發落。

蒙穎保持著拱手下拜的姿勢,偷眼在四周打量。

李信的中軍大帳和他記憶中的帥帳一樣,案邊橫放著一把鯊魚皮做鞘的三尺長劍,蒙穎知道,這是將作少府新制的八面劍,因為太費人工,所以只少量的造了幾把,用於賞賜公卿貴胄。

他的父親蒙恬和叔父蒙毅,各自得了一把,離開咸陽時,扶蘇曾經承諾,若是他在征討羌人的時候立下大功,也賞賜他一把!

帥案左手邊擺著兵符印信,右手邊則是令旗令箭,李信身後的漆木架上,則放著一柄大鉞。

造型誇張,刃長二尺有餘,鉞上雕刻玄鳥游龍,黃金裝飾,柄為刷著黑漆的榆木所制,尾部還裝飾著豹尾,看上去莊嚴肅穆。

蒙穎眼角微微抽動,這是皇帝賜給統軍大將,掌握生殺的一種儀仗,假黃鉞,

可以在軍中先行誅殺任何違反軍令的將校,只需事後向朝廷報告一下就行。

他回想起出征時的一幕:

皇帝當階南面,命授之節鉞,大將受,皇帝乃東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這是始皇帝統一天下之後,由儒生們所創的一種禮儀,雖然後來儒生們死的死、逃的逃,但這一套禮儀卻沿用至今。

在蒙穎偷偷打量著李信的時候,李信也用眼角的餘光觀望著面前的這個將門虎子。

前些天蒙穎失期未歸的時候,著實把李信嚇得夠嗆,他擔心蒙穎會和羌人大隊遭遇,那樣,他就真的不知道戰後該如何跟蒙恬交代。

因為一旦戰敗後,蒙穎並沒有關內侯以上的爵位,除非陛下特赦,否則就只有覆軍殺將這一條路!

所幸日前軍司馬來報,蒙穎率眾掃蕩羌人部落,斬首俘獲極多!

至此,李信才稍微鬆了口氣,不愧將門虎子,不但人沒事,反而立下軍功。

如此,也算對得起已故上將軍蒙驁對他的栽培,以及當日伐楚失敗後,又是蒙武在始皇帝面前死諫,才讓他沒有覆軍殺將,從而戴罪伐燕的恩情。

不過還是要敲打一下,免得蒙穎太過驕傲,重蹈他當年的覆轍。

李信放下竹簡,威嚴的說道:“爾可知罪?”

哎!該來的終究躲不掉……蒙穎再次向下彎腰行禮:“末將知罪,但憑將軍責罰!”

俄頃,蒙穎哭喪著一張臉,被兩名身材高大的衛士從帥帳中架了出來。

“蒙郎將,得罪了!”一個臉上留著八字鬍的軍司馬,晃了晃手中的鞭子:“來呀,把他的衣服扒下來!”

韓信站在一旁,雙手抱臂,雖然看上去一臉嚴肅,但向下彎的眼角,還是暴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ps:感謝‘8空想8’、‘左耳東1988’的月票!(^-^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