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將來油菜的主要用途,是用來榨油!

鄭國和馮劫自然對此毫無異議,反正只是一個名字罷了,他們在意的,是扶蘇說油菜籽可以用來榨油這件事。

馮劫疑惑的說道:“蕓薹、油菜籽中也有油脂?所榨之油,莫非和桐油相似?”

扶蘇搖了搖頭:“菜籽油是一種食用油,和桐油不一樣。”

鄭國臉上兩條稀疏的白眉皺在一起,手扶著案几說道:“此等油脂,老臣倒是聞所未聞!”

這一時期可供食用的油脂,主要來源是動物的脂肪,植物油中的桐油是不能食用的。

上古時候還專門分出了脂和膏的概念,既有角動物提煉出來的油稱之為脂,無角動物提煉出來的油稱之為膏。

到了周朝,按照大吃貨帝國的一貫傳統,更是將油脂細分為“調味八珍”,其中膏香為牛油、膏騷為狗油……

扶蘇之前烹飪鹿肉時所用的雞油,被稱為膏腥。

《周禮·天官》中,更是詳細的說明了各種膏脂的用法。

春天吃乳豬羔羊,用牛油烹飪;夏天吃鳥乾和魚乾,用狗油烹飪;秋天吃牛和鹿的幼崽,用雞油烹飪;冬天吃大雁和鮮魚,用羊油烹飪……

和山海經一樣,很多的書籍中都記載了種類繁多的物種和相應的烹飪技巧……

扶蘇笑著說道:“能榨油者,不止有油菜籽,還有大豆,也就是菽,不過大豆榨油浪費了,還是做成豆腐好吃!”

鄭國不由自主的點點頭,上了歲數之後牙齒和腸胃都不太好,吃不了大魚大肉,所以這些天他一日三餐基本都以豆腐或面片湯為主。

扶蘇看了一眼鄭國,接著說道:“油菜籽榨油剩下的殘渣,只需要簡單的處理,就可以用作肥料或養殖牲畜的飼料,完全不會有任何浪費。”

“動物油脂獲取不易,非殷實之家享用不起。但是油菜籽是從地裡長出來的,廉價易得,最要緊的是,即便是隴西上郡等地苦寒之地,也可以大量種植。”

“若是推而廣之,三五年之後,大秦之黔首每餐皆可食油!”

攝入油脂對人的重要意義,無需贅言。

兩個不明覺厲的古人頻頻點頭,只是當扶蘇說到黔首食油的時候,不約而同的露出了不以為然的表情。

扶蘇看在眼裡,只是在心中呲笑一聲。

自夏朝起,中國一直都是貴族政治,視百姓為家奴,視國家為私有。

即便是某個開局一個碗的朱姓同行,也是如此。

所以孟老夫子說‘民為貴’時,君主們都覺得很好,但之後的幾句,就只當他是放屁!

扶蘇不疾不徐的接著說道:“朕已讓公輸軌在杜郵亭建好了一座榨油作坊,明日可陪朕一同前往,看看是如何從油菜籽中榨出油的!”

兩個完全已經忘了自己今天要來做什麼的老年人雙手合攏,欠身行禮:“喏!”

PS:油菜原產中國,距今7000年前的陝西半坡遺址中就有種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