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為了向大臣們證明他並不是胡鬧,又先用一點鐵水混合錳粉打造錳鋼劍,所以在硬度上應該會比他腰間這把曾經砍過荊軻的長劍要強一點……吧?

整整敲了有一個時辰,打鐵的鑄劍師換了兩撥,鍛打,冷卻,加熱後再次鍛打……將鐵劍最後一次放進水缸冷卻之後,大秦第一把錳鋼寶劍就算是做好了。

用磨石簡單的磨出一個面後,鑄劍師為鐵劍裝上早已準備好的劍柄。

第一把劍,只是為了試驗鑄劍的方法,不是為了替誰打造出一把神兵利器。

要不然,光是在鐵劍上均勻的磨出幾個面,至少需要一名熟練地鑄劍師半個月的工期。

而在此期間,一旦有哪一個面磨得不好,整把劍就只能回爐重鑄。

所以後世流傳的六面劍、八面劍,即便是它們被製作出的年代,也同樣價值不菲。

“陛下請過目!”鑄劍師一臉自豪的雙手奉上。

……額、我要說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把鐵劍好不好,我之前的人設是不是就崩了……

扶蘇略微沉吟,接過鐵劍,隨手舞了兩下。

“好劍呀!”公子袞撫掌讚歎。

……你確定你不是在罵人?……扶蘇將鐵劍擲還鑄劍師,問公子袞:“何以見得?”

“陛下這是在考我了……”公子袞樂呵呵的說道:“劍出有龍吟之聲,且破空極為乾淨利落,毫無遲滯之感,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劍啊!”

……嗯,是這樣嗎?……扶蘇附和著笑起來,說道:“正所謂寶劍贈名士,宗正大人既然識的此劍之妙,這把劍,就送與宗正了!”

“謝陛下!”公子袞長揖及地。

片刻之後,高爐裡重新裝滿了材料,爭取在日落之前,抓緊時間再煉出一爐。

而之前的一爐鐵水,被從高爐中引出,就地澆鑄成了一個個犁頭的模樣,以及一個個U型長條形的鐵條。

前者自然是為了推廣曲轅犁所做準備,而後者,則是扶蘇用來製作馬蹄鐵所用。

和人的腳掌有大有小一樣,馬的蹄子也同樣大小不一。

所以馬蹄鐵並不存在什麼標準化鑄造,都需要在修好過長的馬蹄之後,臨時根據馬蹄的模樣修改蹄鐵的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釘蹄鐵的釘子,是銅製,而非鐵製。

簡單吩咐了公輸軌之後,楊熊率領三千精銳,加入了扶蘇的衛隊,迤邐向商縣而去。

及至傍晚,扶蘇一行進入商縣,下榻至縣令府,將原有的戚鰓家眷,趕到了廂房暫住。

大約半個時辰之後,從咸陽城趕來的太官丞,按照扶蘇的吩咐簡單的做了十幾個菜流水般送了上來。

陪扶蘇一同用晚膳的,只有宗正公子袞、郎中令蒙毅,至於虎賁將軍楊熊,則出外接管商縣城防未歸,楊喜、蒙穎、李承三人則被蒙毅以不和禮制為由趕了出去。

俄頃,樂府丞開始指揮樂工奏樂。

一隊即便是身穿寬袍大袖,也遮擋不住身條的舞女開始翩翩起舞。

其中領舞的,是一個瓜子臉,嘴唇薄而紅潤,杏眼圓圓,五官很是精緻立體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