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童沐熙在幫忙的同時,也是在向劉長江展示她的關係。

這兩天,童沐熙透過她的關係,所瞭解到的劉長江事情,遠比韓心語知道的多。

工地上發生的很多事情,劉長江也都是沒有給韓心語說的,免得讓韓心語擔心。

童沐熙在知道劉長江的那些關係之後,有些驚訝,想要與劉長江達成合作,也自然是需要展現她的關係。

兩人可以合作的地方,就目前來說,也不少。

不說別的,劉長江他們這個工程,僅僅就是水泥這一項,都是需要幾千上萬噸。

這一種大體量的水泥供應,是極少遇見的。在城市道路中,一個工程能夠消耗兩三千噸水泥,就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一噸水泥的利潤,一般都可以賺個二三十塊,一萬噸那就是二三十萬。

二三十萬,對於童沐熙的身家來說,算不上多。

但這只是其中一項,而且兩人之間的合作也才剛剛開始。

劉長江既然在這邊做工程,在有著那種關係的情況下,以後多半還會繼續在這邊做工程,只要基礎打好了,後面可以合作的機會,還有很多。

比如說,童沐熙很快就和劉長江達成了另一個合作。

劉長江工地上,現在已經是一百多人,生活費標準,是每人每天三十塊。就算只按一百人算,每天就是三千塊,一個月就是九萬。一年下來,也是百萬左右。

每一天需要消耗的蔬菜、肉食、大米甚至油鹽醬醋,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些東西,童沐熙都可以從三雅市送到工地上去。

對於劉長江這邊來說,經常去縣城買菜,麻煩、不方便,而且也貴,還要專門安排人和車經常跑。

童沐熙這裡,她安排人從市裡邊兒送過去,距離不遠,也很新鮮,甚至還比縣城裡邊兒的便宜一些,對於劉長江來說也是好事。她從中間賺個二三十萬,也是沒有問題的。

每一項賺的不多,但專案還多。

既賺錢,也算是互相方便、互利互惠。

談成這些合作的原因,可以說就是幾頓飯、幾次喝茶聊天,也可以說是因為韓心語的同學關係。

但最重要的是,兩人已經算是見過面,透過那次簡單的聚會,算是已經認識在先。

對於那次聚會,說起來,劉長江和童沐熙之間幾乎是沒什麼交流,和其他的很多人也都沒什麼交流。

說得直白一點兒、偏執一點兒,那不也是屬於嫌貧愛富嗎?

貧居鬧市無相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許多年以前的道理,現在、未來,依然適用。

說起來很俗、很殘酷、很負面。

可為什麼,有此感觸的人那麼多?

所謂人性,

所謂凡塵俗世,

所謂客觀規律。

存在,必然有理。

嫌貧愛富這事情,不是屬於正能量。

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都是正能量。

有陽光,必然會有黑暗。

有黑暗,自然也有陽光。

在那次聚會上,並沒有嫌貧愛富的過激行為。童沐熙更是表現得中規中矩,很是圓滑。

要不然,也沒有今天的合作。

負能量存在,人之一生,也多半會是必然經歷。只要堅持正能量,負能量也可能轉化為正能量。

就像劉長江和童沐熙之間,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到現在的合作,那不就是從負面、轉為正面的例子嗎?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