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陳斌和林欣潼他們到了趟七星鎮。

林欣潼和林駿傑到林場,在當地的林工指引下,還看了下她們父親住的地方。

她們兩還帶上一紮香,在他們父親沖走的地方,進行了短暫的拜祭。

他們拜訪了林場、各養殖場、水電站、林下經濟等,走訪了比較多地方,行程緊湊,他們很晚才回到長安。

經過這次探訪,陳斌對山村經濟有初步的瞭解,他對民成村的發展思路有了大致的輪廓。

回到鎮裡,陳斌說:“下週,你們鎮裡駐村的領導到村委和我們一起進讜山考察,到時電話通知。”

林欣潼點了點頭,表示支援,陳斌馬不停蹄趕回民成村。

回到村委,陳斌馬上拿開地圖,詳細端詳。還時不時問盧支書,民成村一帶的水文氣候、地理地貌、山林分佈等特徵。

陳斌掌握好所有資料後,在一個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的早晨,盧支書帶上一大袋子裹蒸粽,以做午飯用。他們一行七人,騎上摩托車進入了讜山。

這是一條盤山繞行的拖拉機路,這路是拖拉機手上山運木頭用的,林欣潼二伯搭著王傑主任、盧支書搭著同事、陳斌則搭著林欣潼、另外一個支委自己開摩托車……

讜山向來峻,陡著稱。清《開建縣誌》記載:“忠讜山,周80裡,層巒聳翠,嵐氣縈環,頂有白鷺池,廣圓十里,四時不竭,古人居此,多讜直之言,故名。旁有龍門山,崖石為門,下有石鯉跳躍之狀,遊人多有留題。

開摩托車上山,確實是個技術活,稍有差池,便是萬丈深淵。

讜山的海拔1175米,水資源卻十分豐富,落差特別大,他們一行,走走停停,察看著山林砍伐情況,又看看說資源分佈和看山谷中的集雨面積等。

越往上開,走的道路越陡峭,山河的水位落差就更大,盧支書說:“這水資源特豐富,就是交通太不方便了。想進來開發水電,估計難度都挺大。”

“你看了那邊的花崗岩,還有處的石灰岩,礦產資源還是很豐富的……”王傑主任說道。

“確實,可這些對我這個村來說,還是挺遙遠的事情。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把鎮裡到村那條路鋪上水泥,這才是更貼近生活,我們老百姓出行才方便,這才是群眾看得見的實惠。”盧支書笑著給大家分煙,大夥在路旁稍作休息。

王傑走到路旁,看著山澗,說:“這落差太牛了,起碼能搞出個一、二、三級水電站來。”

“用不著爬這麼高的山上搞水電吧?我村口那邊,還有個落差比較大的瀑布,又近大路,哪個都沒搞,就想跑到這大山裡來?”盧支書呵呵笑道。

“那邊不容易搞吧?還挺近村的,這個才是最關鍵!”王傑問。

“那個搞的話,要搬遷幾十戶,淹沒農田一大片,就看你們本事了!”盧支書接著說。

那時候,國家還沒劃分18億畝耕地面積紅線。

休息過後,他們繼續開著摩托車往上走,林欣潼根本就不敢看身後,那白雲在自己腳下飄來飄去,那感覺,彷彿進入了仙境一般,但又是那麼的危險。

約過了一個多小時,他們開到拖拉機路的盡頭,摩托車只能停在一旁了。

盧支書走到林欣潼旁邊說:“林欣潼,你爸和你媽媽在這山上,給你留下了十個妹弟妹!厲害吧?”

林欣潼聽盧支書這樣說,一臉的尷尬,滿臉難色。

“跟你說笑的,其實還是挺佩服你爸媽,那時這條拖拉機路還沒開,你爸媽能在這山上生活,實屬不易。”盧支書感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