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郡,南離縣。

在陰山郡南部爆發各種天災人禍的當下,靠近北部,臨近天水郡的南離縣,雖不時有災民流入,但城鎮秩序井然,仍舊充斥著濃濃的煙火氣。

清明山,直線距離南離縣城不過五十多里,然而一路盤山繞水,兇獸層出,只憑腳力,普通人非得戰戰兢兢走個六七天不可。

而且南離縣盛傳此山有山魈,人面長臂,黑身有毛,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傳的有鼻子有眼,嚇煞不知多少小兒。

是以,清明山少有人跡,難見人煙,是自然的樂園。

不過,一個月前,清明山闖進了一撥人。在為首的兩個和尚帶領下,開荒闢土,阡陌相連;伐樹結茅,雞犬相聞……很快就立穩了腳跟,過起了與世無爭的日子。

日當正午,初開墾的田野上,已經有金黃色的稻穀迎風招搖,徐大牛等村民挽著褲腳,手持鐮刀,熱火朝天的收割著。

“聖僧說,這稻穀養神正體,久食不說百病不侵,但延年益壽卻是沒跑的。”

趁著擦汗的功夫,徐大牛朝著埋頭苦幹的徐大春嘿然一笑說道。

徐大春直起腰桿:“可真不敢想有這好事落到咱們頭上,夜裡常常驚醒,以為還在做大白日夢呢!”

“嘿,你兩嘀咕咋呢,趕緊麻溜的幹活,這頭茬的穀子收了,還得趕在秋前種下一茬。”

“否則這冬天就難熬了。”

另頭地裡,一聲渾厚的聲音傳來,催促著兩人繼續幹活。

徐大牛兩人轉頭看去,只見堆積如山的稻杆堆裡,一個八尺光頭和尚,手中鐮刀一揮,就割下一片稻穀,照這勢頭,一畝地都不用一個時辰就能全收割了。

兩人許是見怪不怪,趕緊回了句“好咧”,便繼續彎腰幹活。

小半個時辰後,定心將割好的稻穀堆好,跳上田埂,巡視了一番後,見屬於清心寺的十來畝地,在自己的努力下已經收割完畢,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敲谷”,晾曬等環節,則由村民們代勞,這是清心寺的特權。

原本犁田,插秧,除草,施肥,收割等等都是村民每天輪流照料。不過定心想要體驗一次農活,村民挪不過這個莽和尚,也就隨他去了。

清心寺除了這十來畝最肥沃的農田外,還擁有所有農田裡種植物三成的徵收權,由新選出的村長徐大牛代為徵收。

徵收上來的種植物,用以寺裡和尚的日常用度。富餘下來的,定心定慧準備用來開設學堂,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先培養出一批種子,後面的教學任務就可以放手。

經營種田,就避不開點科技。不過兩和尚是丁點兒都沒這想法。

一方面是他們不擅長,而且就算點出了核彈之類的熱武器,恐怕也難以對妖魔鬼怪造成真正的殺傷。

看看定心就知道,兩卷《地藏菩薩本願真經》配合六慾法相,一劍就劈斷一座山。難以想象那些有大神通的仙佛,出手時當如何震撼人心。

另一方面,神魂當初一分為二時,定慧這邊似乎更多繼承了“理智,冷靜”,性格展現是喜靜不喜動。

再加上《般若真經》修行建議是“靈臺入夢千萬載,心覺已是神佛身”,鼓勵清修,因此兩和尚一番商討後,就定下了各自入世煉心修行的方向。

定慧隨緣經營清心寺,興之所至,弄成小桃園,小佛國也不無不可。

但這個前提是不影響自己清修的情況下。若是因實務繁忙落下了功課,那屬實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這次遷徙村民,除了避免因自己毀了大悲寺,空寅回來後遷怒於村民外;還在於想看看,行善舉,行善事,所獲功德幾何。

結果挺讓人滿意,抵達清明山的當晚,就收穫了五升功德。

定心的任務就簡單很多,除了一年後去了結和柳樹精轉世身的因果之外,就是遍訪天下名寺,摘抄佛經,精修佛法。

頗有些雲遊僧的意味,沿路順便超度些小妖小怪,積攢些功德。畢竟,靈臺裡還有一株嗷嗷待哺的神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