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代變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垕八月底離開的雒陽,九月中旬抵達襄陽,盤桓幾天後收到司隸的詔書改路前往漢中。待他來到漢中已經是十月下旬。等送走張魯時間便來到建安八年的十一月,冬天也就到了。
蜀地的冬日沒有司隸、涼州那種徹骨的寒冷,但同樣不好受,甚至讓人感到更加的不適。
房間中無論點燃多少炭火也驅散不掉那股潮氣,王垕又不像司馬懿那般堂而皇之的每夜抱著不認識女子睡覺取暖,只能抱著開始時滾燙,後半夜如冰坨一般的暖水袋過活。
潮冷堅持一下總還是能夠克服的,更讓王垕頭疼的是時斷時續的羊毛細雨,雨量不大,卻讓朝廷大軍最重要的火藥武器無法完全發揮出作用。
若不是南鄭城防又極其堅固,可能王垕早就被劉璋擊敗了。
你們看的沒錯,遊戲中統帥為個位數的劉璋正在壓著王垕、司馬懿、馬超、趙雲在打。
究其原因,還是朝廷軍兵力有限,只有不到兩萬,而益州軍則有十二萬之多。
當然,益州軍的這十二萬大軍水分頗大。之前敗退的東州軍和白水關、葭萌關守軍加起來大約兩萬人。劉璋新帶來的十萬大軍有至少六萬是民夫,剩餘四萬才是戰兵。
即便如此,益州軍也是朝廷軍隊的三倍之多。
而朝廷軍這不到兩萬戰兵中,一萬涼州軍算是主力,趙雲的一千荊州兵也不錯。張魯留下的幾千漢中敗卒只能算是湊數了。他們多次在守城的過程中出現逃兵,甚至有一次直接威脅到城池的安危。氣得王垕斬了一名張魯留下的校尉才彈壓住這些漢中敗卒。
經此一次,王垕再也不願意相信這些沒有經過整編的漢中敗卒了,只拿他們當做民夫來使用。
時間漸漸來到建安八年的最後一個月,劉璋見遲遲拿不下南鄭便聽從主簿黃權的建議,分兵去取漢中其他各縣。
王垕立在城頭上看著四五股煙塵消失在視線之外未顯焦急。他回身對馬超、司馬懿、趙雲道:“孟起、仲達、子龍,咱們反擊的時刻到了。”
次日,劉璋軍雖然兵力少了數萬,但還是按照往日的習慣例行派出三校人馬攻城。
雷銅為劉璋麾下部將,但無論資歷還是關係都比不過西川四將,也比不過兄弟人數眾多的吳氏一族,更比不過劉璋信任的龐羲、楊懷等人。
昨日眾將爭搶進攻漢中其他縣的好事的時候雷銅並沒有去爭搶,反倒第一個搶來今日攻城的差事。
眾人都覺得南鄭不好打,打不下來還要受到責怪。但雷銅不這樣想。劉璋性格溫良,向來對手下寬容。
雷銅往往去爭搶最難的工作來吸引劉璋的主意。這次的漢中之戰,劉璋就多次白表揚了他,還曾許諾升他為雒城守將。
只是雒城向來是吳氏一族的地盤,劉璋是在不好插手,只能偷偷告訴雷銅:“下次一定。”
不過雷銅還是每日兢兢業業,他知道自己沒有門路,只有努力這一條道路可選。
今日一早雷銅就早早起床巡視營地。他親切的和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即將參與攻城的每一個士兵打著招呼,軍中士氣肉眼可見的提升起來。
他還找到掌管後勤的益州別駕張松請求能多給一些糧草,讓他計程車兵在攻城前吃一頓飽飯。
張松是益州本地人,但由於身高和樣貌問題和東洲派、益州派關係都不太好,唯獨和出身一般的雷銅關係不錯,這便答應了雷銅的請求,還命人送去十條臘肉。
雷銅回到營中命人將臘肉切成小片煮到粥中供全軍食用,還不限量供應主食和醬菜,讓所有人在出徵前都能吃一頓飽飯。
在亂世,這是不可多得的善舉。主簿黃權得知此事,雖然派系不同,但還是在劉璋面前為雷銅美言:“若主公麾下都是雷銅這般忠貞不二的臣子,益州必然大興啊。”
劉璋深以為然,在陣前拉著雷銅的手道:“公且去攻城,待你回來,無論勝負,我都必有賞賜。”
雷銅大喜,回到陣中下令擊鼓前進。
由於攻城的人數不多,雷銅只打算從西側進攻南鄭。
多日來,益州軍早就將南鄭的護城河填平。雷銅可以從容帶兵來到南鄭城下。
作為一個合格的將軍,雷銅沒有貿然下令攻城,而是先觀察起南鄭的城防。
今日南鄭看起來和往日沒有什麼不同,城牆上只有兩千多守軍,這和龐羲、黃權的猜測差不多,朝廷真的只派來一萬軍隊接收漢中,但沒想到他們益州軍來的如此之快,導致後繼乏力。秦嶺道路崎嶇,等朝廷的援軍來到漢中至少還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足夠他們攻克南鄭。
但雷銅總覺得今日南鄭給人的感覺有些不太對,好像多了一股往日間沒有的殺氣。
他抬頭看了看天,覺得自己發現了原因。
原來從今早開始綿綿細雨就停了,天空難得放晴,這對益州人來說真是一個值得開心的日子。
“眾兒郎,今天日頭正勝,正是殺人放火的好日子。州牧大人說了,殺入南鄭,三日不封刀。大家隨我殺啊!”
三千士卒聽到雷銅的大喊也想到了城破後的好日子,一個個紅起眼來。
“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