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神話體系(第2/3頁)
章節報錯
閻圃心領神會:“有王長史這樣的能吏,朝廷必然能夠復興啊。就是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知朝廷對我們天師道是如何看待,畢竟…咳,畢竟大漢之亂始於另一道派,我們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保證。”
王垕沉默了一瞬:“你們想要什麼保證?”
張魯直言:“我們希望能夠獲得在大漢任何一個地方傳教的權利。”
司馬懿聽聞剛要出言嘲諷,就聽王垕道:“可以。”
張魯三人都是一喜。
司馬懿則是大驚。大漢在太平道的禍亂下傷筋動骨,最終導致了整個大漢的分裂,直到現在還沒能一統。若是放任和太平道類似的天師道傳教說不定會養虎為患。
他這就要提醒王垕不能答應張魯,就聽王垕又道:“可以是可以,但天師道的傳播要在朝廷的監控之下。”
張魯臉上的笑容凝滯,小心詢問:“朝廷打算怎麼監控我們傳道?”
王垕有些所問非答:“我準備上書朝廷封鎮南將軍為真人,將軍弟衛和閻先生都為師君。”
張魯三人都是一震。
原來張魯之前為統治漢中就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他就自稱為“師君”。而“真人”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其闡述了什麼是“真人”,“真人”應該是什麼樣的狀態。簡單點說“真人”就是儒道中的“聖人”,不是誰都能當的。
張魯佈教多年,得知自己有可能獲封“真人”,頓時覺得渾身發熱。
張衛和閻圃也沒有多好。他們在漢中地位雖高,但在教內職務只是治頭大祭酒,和他們平齊的教派管理人員少說也有二三十名。若能升任“師君”這不等同於已經和張魯差不多了嗎?
王垕還未說完:“除了這兩個級別,治頭大祭酒之類的名字也太不親民了,應該改一改。師君之下依次當為幽逸、山居、出家、在家、祭酒五級,上至真人,下至祭酒,只要是道士都必須獲得朝廷的正式任命。而只有這七級道士才有傳教的權利,普通的通道者不許公開傳教。
“真君和師君可以在朝廷或地方上享有一定的特權。至少是幽逸一級的道士才能在各地建立道觀,擔任觀主。山居、出家、在家、祭酒四級道士可以在道觀中擔任一定的職務。
“祭酒之下的普通訊道者也不應再稱鬼卒,改稱信徒即可。”
張魯三人都聽傻了。張魯問道:“不知朝廷一年會冊封各級道士多少名?”
王垕不假思索:“真君百年才能得一,師君十年才可能出現一個。至於幽逸、山居、出家、在家、祭酒則是每年都會有一定的名額。但國家人口有限,如某一級的道士數量太多,朝廷軍就會終止冊封,直到空出名額為止。至於各級道士的具體數量,還要等我上報朝廷後,再由朝堂商議。”
張魯三人見王垕想的如此全面知道他是有備而來,但為了傳教的大業也只能答應這個看似十分苛刻的條件。
可能是為了安張魯只心,王垕又道:“請鎮南將軍放心,我可以保證,以後張氏一脈,每代天師都至少會是師君。”
張魯這才略微放心,覺得王垕雖沒有經過任何商量就將他制定的天師道等級制度改的面目全非,但王垕選擇的各種稱呼又都切合天師道典籍,一聽就知道王垕定是看了不少道家真意
(本章未完,請翻頁)
,稱讚道:“王長史學識豐厚,非常人所及。我有先祖傳下的《老子爾想注》兩卷,願與長史共同觀覽。”
其實王垕哪懂什麼道家典籍,他無非就是看過幾十篇關於道教的公眾號內容,還對各種洪荒略有涉獵。但能白嫖人家祖傳的書籍,王垕還是很開心的,登時同意。
張魯命人抬來一百多斤的書籍。沒辦法,漢中這邊還沒有普及紙張,書籍都還刻在竹簡上。
“王長史可隨意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