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谷口防禦戰(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飲水、食物、士氣、武器,這些問題讓王屏、羊建擔心自己看不到王垕援軍的一刻。而另一件事更加讓兩人擔心。
王屏又數了一次剩餘手榴彈:“還剩九百多顆,怎麼數數量都對不上。咱們在外面敗的太快,肯定有人帶著未引爆的手榴彈戰死在谷外。”
羊建望了望頭頂狹窄的天空:“無論如何都要守下來。”
“這是當然的,我們一定要守住!”王屏鼓著臉道。
羊建看著她將這句話重複了一遍:“我們一定要守住。”
王屏喊來幾名百將囑咐道:“袁軍手中很可能還有咱們戰死在谷外的兄弟留下的手榴彈,交戰時一定要小心。”
百將領命去了。
羊建看著王屏的身影,在心中默默的說了一句話:“我一定會保護你。”
————
荀攸睡了七個時辰才轉醒,終於從長久騎馬的疲憊中回覆了幾分,
掉隊的騎兵陸續也回到了盧氏,但他們的急行軍至少造成了一千以上的減員,落在北方的步兵暫時也還沒有訊息。
不過也有一些好訊息。韓/猛帶兵擊敗了駐守在谷口的曹軍,剩餘曹軍退入山谷,韓/猛還在帶兵與之對抗,也許過不了多久就能打通返回荊州的道路。
趙宏帶著援軍頂住了王垕對第二道防線的進攻。王垕見久攻不下,只得暫時後退紮營休息。
其實荀攸也在想,既然袁軍在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他們是否還急著退兵。是不是留一些兵力在盧氏這裡更能牽制曹軍的精力。
不過這些年的經驗告訴荀攸,他們還真的佔不住盧氏。司隸和他們中原、河北已經不是同一種型別的政權。
比如這次,他們能找到翻越秦嶺的通道主要還是運氣極好的找到了一家對雒陽朝廷不滿計程車族。
這家士族本是盧氏第一士族,擁有盧氏周邊大量土地。但在雒陽朝廷不斷打壓士族的政策下,他們被朝廷以平價收購了大量土地。這些土地最終都落在盧氏原本的佃農手中。而所謂的平價竟有一半是用紙印製出來的金元券。
機緣巧合之下,這家士族找到了一條密道,他們起初只是想賺些錢。後來韓/猛先勝張繡,再克武關,這家士族彷彿看到了新的希望,直接找上了荀攸。
只是袁軍來到盧氏後卻發現本地士族雖然歡迎他們,但那些百姓卻多有抵制。若是以前,唯有士族才能上得了檯面,普通的豪右都只能勉強算是個人,什麼百姓不百姓的,又有誰會在意。
但袁軍卻在這些百姓身上吃了不少的虧。
荀攸派人徵召了不少民夫。這些民夫一有機會就會逃跑,有些還會給袁軍造成一定的破壞。
在第三次被農夫燒了糧食後,荀攸終於決定不再使用這些危險的百姓。
危險…
荀攸從未想過會用這種詞語形容本應該如同牲畜一般的百姓。他本以為攻克了河內治所懷縣的北路軍主帥審配發給各軍的信件中小心百姓的言論是在危言聳聽,結果原來是他小看這些蟻民。
曹操和王垕究竟做了什麼?他們是怎麼讓這些本來只能逆來順受的百姓變得不再一樣?
荀攸有點想不明白。他只是一個行軍參謀,擅長指定作戰計劃,民政不是他所長。
“也許應該寫信問一問叔父。”
他所想的叔父自然不是主導魏國內政的荀諶,而是一直留在雒陽的漢臣荀彧。
“報!”
一聲高呼讓荀攸從遐想中驚醒。韓/猛不在,荀攸在中軍擁有代理主將的權利。
一名風塵僕僕的傳令兵進入中軍:“稟告軍師大人,趙將軍讓我告訴您,曹軍攻的緊,第二道防線快頂不住了。”
“這麼快?”
荀攸一驚,這才剛剛過去一夜功夫,莫不是更多的曹軍援軍來了?
“曹軍有多少兵力?”
“還是兩千。”
荀攸倒吸了一口涼氣,“得告訴將軍快一些了。”
————
三國小知識:
司隸作為我國的中心是從東漢開始,在東漢以前,人們印象中最好的土地是關中,也就是長安(西安)附近,這是是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比成都平原還要早。只是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過度開發,關中平原大量水土流失,關中平原的產出已經嚴重無法滿足大量人口的需求,李治、武后經常前往洛陽居住正是因為洛陽的河運更加發達,能夠方便從南方調糧。到了唐末,洛陽作為陪都的作用已經不亞於長安。唐滅亡之後,長安也再沒有成為中原國家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