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當斷則斷(第1/2頁)
章節報錯
韓/猛早年在鉅鹿一代當強盜,但他不搶行人、客商,專門去搶其他山頭的盜匪。
依仗著一身不俗的武藝,韓/猛很快就闖出一番名堂。袁紹派人來邀請他加入。韓/猛出名本就是為了謀一個出路,當然是欣然同意。
本來韓/猛覺得自己武藝高強在袁紹麾下肯定是第一大將,然後他就遇到了那四個人。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此四人因武藝高強合稱河北四庭柱。韓/猛與四人先後交手,對陣顏良、文丑都回合內便落敗,對陣張郃合開外,唯有對陣高覽勉強能夠戰到百回合。
韓/猛不服,多次找四人比試,結果都是大同小異。誰曾想不久之後就傳出一個韓/猛武力不弱於四庭柱的傳聞,他還多了個一正樑的諢號。
很多人都來向韓/猛道喜。韓/猛表面上歡喜萬分,實則內心深處對自己極度不滿,同時他也對顏良四人懷恨在心。,之後,韓/猛不斷磨練武藝,一點點的能在四庭柱手下支撐更多的回合,甚至能和四人中較弱的高覽打得有來有回。
韓/猛覺得自己就快摸到武藝的真諦了。
直到那一天。
不可一世的顏良被關羽一刀砍落下馬。周圍士兵嚇得抱頭鼠竄。關羽甚至有時間下馬抽出腰刀一點點的將顏良的頭顱斬下。
韓/猛突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以武立命的想法是多麼的可笑。他再怎麼努力練武也不可能是關羽這種天生神將的對手。他意志消沉了許久,這導致他後來兩次出擊也都戰敗而歸。若不是袁紹為人寬宏大度,若依許攸之言,他說不定已經被治罪。
但有一天,韓/猛想通了。
曹操領兵能力這麼厲害不也在官渡戰敗。張郃最早也不過是個戰將,後來也能夠單獨領兵。
他領兵多年,就算不能成為天下第一的勇將,成為一個領兵的將軍也不錯。
於是韓/猛讀了很多兵書,還向那些他本來看不起的文人請教兵法。後來他又多次與張繡在南陽大戰,從張繡這個敵人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經驗。
現在的韓/猛不敢說自己是袁紹麾下領兵能力最強的將領,但怎麼也得是這次他奇襲弘農,一半是運氣——荀攸恰好聯絡上一個盧氏縣倒賣走私物的小士族,另一半離不開他的統領。
只是韓/猛近兩日卻總有些不安。先是弘農就攻不克。守衛弘農的曹操次子曹彰明明年紀不大,卻在守城一道上頗有章法,以三千弱兵固守弘農。
攻城的困難韓/猛早有預料,只是為何他已經圍困弘,曹軍援軍為何還未來到?
“軍師,此事太過蹊蹺了。”韓/猛終於忍不住詢問荀攸的意見。
荀攸剛剛巡視完營地,聽到韓/猛的問話也低聲道:“形勢確實不太對。我們已經兩日沒有接到袁據的訊息了。”
韓/猛神情一愣:“軍師是說曹軍可能在斷我軍的後路?”
荀攸點頭:“我猜曹軍已經快兵臨盧氏。”
韓/猛沉道:“我在盧氏留了兩萬大軍,袁據帶走一萬,武關留一萬,我們這裡只有兩萬。若曹軍去攻盧氏也不可能短時間就擊敗我留下的兩萬士兵。”
“我擔心的不是此事。”荀攸的臉色冷得能滴出水來,“若袁據被曹軍擊敗,曹軍定會知道咱們翻越秦嶺的通道,只需要派出幾千人就能阻斷我們返回南鄉的道路。”
韓/猛沉默片刻,突然道:“擊鼓升帳,咱們退兵。”
荀攸最讚賞的究竟是韓/猛的決斷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他不去呂氏兄弟或者朱靈、高覽身邊,專門來幫助韓/猛的主要原因。
“將軍,兵貴神速,咱們最好先帶騎兵撤退。”
韓/猛撇過頭看向荀攸,不敢相信這種話會從這位文士的口中說出。
但荀攸的下一句話就讓韓/猛改變了看法。
“曹操曾多次拋棄大軍自己逃跑,最後才能成為一方霸主。要知道這天下間唯一能在士兵戰力、數量都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還能反敗為勝的只有咱們的主公魏王一人而已。”
荀攸說的是當年袁紹在界橋對戰公孫瓚的情景。那一戰天下人都看好兵力更強、騎兵更多的公孫瓚,但袁紹卻在逆境中爆發出極大的力量,在諸多文臣武將的幫助下竟是一點點扭轉了敗局,最終戰勝了當時的北方霸主公孫瓚。
韓/猛不敢自比袁紹的。既然荀攸判斷他們已經處於極大的危險之中,那他就不應該猶豫,即刻退兵就對了。
於是等軍中諸將聚齊後,韓/猛便下令他將和荀攸騎兵先行撤退,後續一步兵在離開弘農周邊後也要加快行軍速度,務必在十日之內返回盧氏。
眾將不解,但韓/猛已經透過一系列的勝利在軍中建立了極大的威望,沒有人敢直接反對。
不過一刻鐘左右,韓/猛、荀攸就騎兵離開了弘農,這讓留下的其他袁軍將官更加感到了不安。
果然,才過了一日,先行撤軍的韓/猛就派來信使催促後續步兵加速撤離。終於有將領忍不住詢問來傳令的信使,卻得到一個爆炸性的訊息:袁據戰敗,曹軍騎兵繞過盧氏封鎖了他們翻越秦嶺的道路。
落在最北方的這一袁軍很快就發生了混亂,若不是軍中將領彈壓得力說不定會被追擊出來的曹彰撿到一個大便宜。
還好曹彰兵力不足,武器不精,袁軍的整體實力也要高於曹彰手中的郡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