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繼承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人總歸是嚮往天空的。在重新準備了數年後,全新的飛艇被製造出來。這次飛艇使用了不燃的氦氣作為氣源,大大的提升了安全性。
在舒適性方面改善也極大。得益於玻璃製造業的大發展,新飛艇使用了全封閉座艙,飛艇內的人再也不會被凍個半死了。
動力方面依然使用人力螺旋槳驅動,最佳化了齒輪箱的傳動比,更為省力。一般的小型飛艇只需要兩個人就能驅動。在無風的條件下,即便是大型飛艇也不過六七個人就能夠保持每個時裡左右的速度。這節省更多的空間,這些空間可以用來載客或者裝運數量不多的貨物。
不過設計的再好,若是又出了事故還是不行。
新飛艇的各個型號都只做了幾架,一直都還處於實驗階段,直到袁軍全面入侵。
由於前線過於吃緊,戰爭的不利讓雒陽朝廷只能尋找破局的辦法。於是消失多年的空軍再次出場,果然一下就震懾住袁軍,前線各戰場的形勢都大為改觀。相當數量的袁軍士兵,包括一些袁軍將領看到天空的飛艇都被嚇得抱頭鼠竄。無論袁軍高層下了多少死命令,這些將飛艇當做鬼神的將士還是不願發起進攻。
傳聞遠在鄴城的袁紹聽聞連殺了三個彙報前線情況的傳令兵,最後也只能強令魏國巧工司仿製飛艇。
巧工司內果然有不少手藝靈巧的工匠,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手搓“飛艇”成功。
只是袁軍的“飛艇”不過是個大號熱氣球,沒有動力系統,只能隨風而動,若不是吊籃上栓了繩子早就不知道飛到何處。
但就是這個簡單的大熱氣球卻讓袁軍士兵相信天命還是在自己一方,他們重新拾起勇氣,頂著炮火向著曹軍發起了進攻。
這就是曹仁丟失河內治所懷縣的經過。
從那之後,各個方向的袁軍陣地上升起了更多的“飛艇”,袁軍也恢復了一開始的進攻力度。還好這時新軍六部整編完畢,分兵支援河內和虎牢,曹軍這才穩住兩個最重要方向的戰局。唯有那一千八百名火統兵則暫時還留在雒陽繼續訓練,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在這個時候,雒陽繁忙的公務幾乎能將人累死,王垕也在主持了洪烈的出師宴兼成人禮後回到尚書省,開始了零零七的日子。可工作越幹越多,王垕發現局勢也對雒陽朝廷愈發的不利起來。
前線兵員不足,預備兵已經全部投入到前線但還是無法保證正常輪換;各部曹軍都是傷兵滿營,士兵計程車氣持續低迷;武器裝備消耗甚巨,朝廷積攢數年的戰爭物資正在飛速的消失。
反觀袁軍,雖然在曹軍各種新式武器的打擊下死傷極多。但袁紹掌握這中原、河北兩大地區,人口數量是雒陽朝廷的十倍以上,士兵多,死得起。
據曹軍前線估計,戰爭開啟的這幾個月,袁紹軍至少死傷超過七萬人。可不要忘了,袁紹軍人數可是在百萬。
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好訊息。
夏侯淵的西征軍已經回到安定,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就能進入河東戰場,待擊退***的幷州軍,西征軍和三輔的軍隊就能支援司隸。
漢中督司馬懿透過交易從蜀中得到大量糧草,這些糧草順著新修的子午谷大道進入長安,最後被送到了各方前線,極大的緩解了曹軍在後勤上的壓力。
于禁負責訓練徵召的新預備隊人。這些新兵已經訓練的兩個月的時間。按照王垕的新兵訓練法,只需三個月的時間普通的百姓就能成為一個勉強合格計程車兵。
所以說只要再過一個月,等到建安十二年的冬月,曹軍各路的壓力就會大減。
在這種情況下,王垕只需要保證尚書省的正常運轉就是大功一件,但他此刻卻
在一架向南飛的飛艇之上。
洪烈第一次坐飛艇,起初十分興奮,但時間久了就有些無聊。尤其他們乘坐的不過是一艘小心飛艇,吊艙內空間有限,只能無聊的看著玻璃窗外的景色。
“師父,襄陽會下雪嗎?”
不錯,王垕正是要去襄陽,原因咱們暫且不表。
王垕正在打盹,聽了洪烈的問題“甦醒”過來:“當然會下雪,只是有的時候幾年都不會遇到一次。”
“這樣啊。”
洪烈又重新看向窗外荒涼的大地,不再言語。
由於王垕已經給洪烈行過冠禮,取了表字功義,算是成年人。這次王垕前往襄陽便帶上他。
大部分士族是在十九歲(週歲十八)為子弟行冠禮,但如果有特殊的情況也可以提前。比如幾年前剛到雒陽時,由於缺少人手,曹操便給十四歲的曹丕提前行了冠禮,讓他去幫助王垕建立偃師折衝府。
王垕也看向窗外,突然想到了郭嘉,不知他還能不能等到自己返回雒陽。他又看向洪烈,心中暗道了一聲抱歉。
————
“主公,最適合接替我的人是厚土的大弟子洪烈。但厚土前日剛剛來看過我,他說要帶洪烈前往襄陽,我就知道他不願洪烈幹這種腌臢事。除了洪烈,適合接替我的還有三個人。”
————
三國小知識:
正常情況下漢末中前時期是拉不出百萬大軍的。主要原因還是曹操在中原、河北大戰多年,人口凋敝導致。曹操南下荊州號稱的八十萬大軍滿打滿算能有十萬就算多了。不過本書曹操在官渡戰敗,河北大部分地區沒有經歷後續的戰火,所以人口較真實位面要多上不少,理論上拉出百萬大軍還是有一定可能的。當然,正常情況應該是袁紹起兵二三十萬,然後再號稱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