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中向北要前往長安有四條道可以選,從西向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陳倉道在最西面,越過秦嶺就是陳倉,相對好走,但距離較遠。

褒斜道也就是斜谷,這裡本來是最好走的一條道路。但張魯早年在劉焉的授意下燒掉了褒斜道上大部分棧道,直到現在褒斜道還沒有修復,無法透過。

儻駱道要稍微曲折一些,但直線距離相對前兩條道路還是近上不少。馬超入蜀的大軍走的就是儻駱道。

最後的子午道由於荒廢已久,幾乎無法通行。

所以要想回到長安,最好還是走儻駱道。

但剛離開漢中不過兩日,王垕便突然改變主意,非要去走陳倉道。

要說走陳倉道其實也沒什麼,無非繞一圈,路程遠一點。

但王垕只准備帶趙撲和兩名隨從一人雙馬走陳倉道,非讓張柄帶隊打著他的旗幟依然走儻駱道北上。

跟了王垕這麼久,張柄和趙撲都知道王垕從不做浪費時間之事,都應下來,分頭準備。

趙撲挑了兩個武藝高、做事可靠計程車兵,還親自打點好一路需要的輜重、糧草。

張柄找到隊伍中一個和王垕差不多身高的人,讓他換上王垕的衣服,每日坐在車中假裝是王垕還在隊伍之中。

臨行前,王垕拉著張柄的手道:“老張且去,一路緩行,若是走出秦嶺沒見到我也不用等,直接越過長安東去雒陽,我們在雒陽城西再見面。”

張柄點頭答應:“您放心吧,我一定控制好速度。就是不知該怎麼連續您?”

王垕道:“你不需要聯絡我,我自會去尋你。”

張柄這便帶大部隊上路。

王垕、趙撲和兩名士兵也騎馬改奔陳倉道而去。

山中無日月,寒暑不知年。

王垕一行四人越過秦嶺已是大半個月後,大地泛青,雜草瘋長的日子又到了。

雍涼大地從前歲的大戰中逐漸緩解過來,一路走來,王垕經常能看到有人在田間勞作,一些早年荒廢的鄉村也有了人煙。

王垕最喜歡看到的就是這幅景象,趕路的速度都慢了下來。

剛離開陳倉不遠,王垕就又看到幾名正在耕地的農民。

為首的是一名滿臉皺紋的男人,還有七八個女人和四五個孩子。他們沒有耕牛,男人和一個略微強壯一點的女人抬著沉重的犁艱難的在田間前行。

一個大約也就十歲左右的女娃扶著犁,保證犁出來的地是一條直線。

另外幾個女人腳底踩著踏犁,也在周邊犁地。但踏犁無法犁的太深,女人的力氣也著實不大,她們犁過地的土地,男人和那個強壯的女人還要再用犁再拉一變。

幾個小孩幫不上忙,一個個光著屁股在田間玩耍,不時撿起一些草根直接放到嘴裡吞下。

王垕打馬來到田地邊上。

幾個農民嚇了一跳。女人們古怪的喊叫起來。那個男人扔到犁就像遠處跑去,幾個女人拉住孩子跪在王垕的面前,隱約攔在王垕四人和男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