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涼州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秦(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王垕露出一絲微笑,伸出雙手道:“來紙,來筆。”
曹操趕忙讓人送來筆墨紙硯。
王垕在案几上鋪開一張很大的紙,在硯臺中潤了潤筆尖,提筆在紙上畫了起來。
怎麼說也是來到漢末兩年了,王垕也和幾位友人多少學習了一些書畫技巧,就算比不上鍾繇那種大家,至少看上去還是像一回事。
很快,王垕就在紙右側畫出一條曲線,正是他記憶中的中國海岸線。
曹操帶著眾人都圍了上來。
王垕便一邊畫一邊講解:“這裡是遼東郡,這裡是右北平,這裡是渤海…這裡是徐州…這是大江出口…這裡是交州…大河大概是這樣走向,這裡是雒陽…長安…襄陽…成都…”
簡單的線條勾勒出黃河、長江以及大漢最重要的幾座城市,王垕又繼續沿著海岸線畫了下去。
當他勾勒出馬來西亞,畫筆轉向北的時候,曹操等人已經開始驚歎南方之大,但很快它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見識淺薄,另一塊巨大的半島在王垕的畫筆下勾勒出來。
曹操看著那塊和中原差不多大的地塊問道:“這裡莫不就是大秦?”
(本章未完,請翻頁)
王垕微微一笑:“還早,這裡是印/度。”
曹操在發問時也不是很確定,因為在紙張的左側還有著大量空白。
王垕繼續畫海岸線,由於記憶的缺失,他忘記了波斯灣的存在,而是在越過巴基斯坦後直接將阿拉伯半島花了出來。
多年之後,裴潛的孫子,裴秀的兒子裴頠拿著後世這份稱為《大九州圖》的副本來到波斯灣的時候一開始把這裡誤認為是紅海,並將整個阿拉伯半島都當做了被王垕改名為古大陸的非洲。
只是裴頠走遍了“古大陸”也沒有找到傳說中那條比大江還要長的泥河,同時他也對“古大陸”的大小產生了懷疑,進而懷疑起《大九州圖》的準確性,猜測“古大陸”南部的狹海才是真正的紅海。
回到現在,王垕已將整個非洲畫出來並將其命名為古大陸。
曹操終於又忍不住發問:“這裡總該是大秦了吧?”
“古大陸最北方有一部分屬於大秦。”
王垕命去找一些硃砂,他則繼續畫他的海岸線。等硃砂找來,整個地中海已經被他畫了出來。只是這次他雖然記得裡海,但卻把大名鼎鼎的黑海給忘了。
辛虧裴頠在探險“古大陸”的過程中被獅子給吃了,若是他有機會前往歐洲,定會將黑海誤認為是地中海了。而這個錯誤直到裴頠喪命獅腹五十年後,才由另一位探險家郭璞發現並更正過來。
看著比中原還大幾分的地中海,司馬懿忍不住道:“這天下竟有如此大的湖泊?”
筆尖很快來到北歐,王垕在歐洲大陸西部隨便畫上一大一小兩個也不知形狀對不對的島嶼當做大嚶帝國後終於收筆,但是他似乎又把更北方冰島給忘了。
曹操已是驚了:“天下竟如此之大嗎?”
“啊,東面忘記留地方了。”
在眾人一腦袋問號中,王垕又拿出一張紙,和剛才那張紙拼在一起,再次潤筆將南北美洲花了出來,果不其然忘記格陵蘭島後將南北美洲取名殷商大陸。他倒是忘記澳洲那個“小”地方,只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島國的樣子確實不記得了,只能隨便一通亂花,期間還把紐西蘭、夏威夷、斐濟、赤道幾內亞等等一系列太平洋島國給忘得一乾二淨,卻記得復活節島,還十分神秘的向曹操等人科普一番復活節島上的石巨人。
到了最後,王垕換筆沾上硃砂,在地中海周圍按照零星的記憶隨便畫了一個橢圓。
“這裡就是大秦。”
————
三國小知識:
1、中間是詩抄自李白《關山月》,中間一句“胡窺青海灣”改成了“胡窺西海畔”,西海就是現在的青海湖。
2、裴秀是三國時期著名地圖學家,其子裴頠是西晉大臣,哲學家,但和探險家沒有太大關係...
3、郭璞是兩晉時期著名的方術士,喜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也是《水經》的另一位疑似作者,也有一種說法郭璞是為《水經》做註解的第一個人。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