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涼州 第九十四章 東西兩漢(第2/3頁)
章節報錯
曹操跟隨著太常楊彪的呼喊跪拜在地上,他身後文武百官全都同樣跪拜下去。
今日是雒陽守衛戰紀念碑建成的日子,按照提議者王垕的說法,戰死者的英魂會在祭祀行為的感召下聚集在紀念碑周圍,他們將保佑漢室永續,保佑大漢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所謂紀念碑就是一塊巨大的四面水泥墩子,建立在大河畔,正面是大書法家鍾繇手書的雒陽守衛戰英魂永垂不朽的大字,反面是大司馬兼大文豪曹操撰寫的《英魂賦》,左右兩則用小字撰寫了在這場戰爭中陣亡的所有將士的名字。
這些名字不區分士族、百姓,也不分官職高低,只是一個個簡單不過的名字,凸顯了半年來雒陽朝廷意圖減少士族影響的政策。也許一個高門貴種旁邊圍著幾十個白身,也許一個校尉身邊是幾十個小兵。
有一些士族對此表示反對,但大司馬一言九鼎,連漢帝都沒有意見,些許噪呱又算的了什麼。
隨著典禮的進行一些老人、女子低聲哭泣了起來,他們是被選中觀禮的英魂家屬。往年間士兵戰死,朝廷根本不會有任何表示,但這次不同。
在霸府長史王垕的提議下,每一位戰死士兵的家屬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他們將優先進入河南各地新開闢的折衝府中,折衝府官吏將安排他們的未來的生計。女子改嫁,老人有所贍養,孩子統一進入學堂。
這個政策得到了司隸上下一致的好評,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大量的錢財。
還好,冀州刺史袁尚為贖回被俘虜的手下士兵開出了雒陽朝廷無法拒絕的價格。
有了袁大善人的支援,這個政策才得以推行下去。
“再拜。”
曹操帶著文武百官再次參拜,一陣東北風從大河上吹來,明明還是盛夏時節,風中卻帶著一絲水汽和寒意。
一些身子骨較軟的人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只覺得是英魂真的來了,不由得神情肅穆起來。
王垕好不容易才強忍住打噴嚏的想法,也同樣繃住臉,但思緒去漸漸遠離了身體。
這鬼儀式什麼時候才能完啊?
主持祭祀的太常楊彪卻根本沒有要停止的意思,再次喊出:“三拜。”
眾人第三次跪拜,這一次大家的動作無比的齊整,彷彿那些英魂真的影響到了他們。
楊彪滿意自己作為太常第一次主持的典禮,得意的喊出:“禮畢。”
眾人這才起身,活動起了手腳,但也明顯受剛才行禮的影響,說話聲音小了很多。
說來有趣,楊彪的兒子楊修在許都丞相府做官,他卻受大司馬曹操的邀請,出山當了太常。
本來楊彪是不想來的,但前任太常活了九十四歲的名士趙歧臨死前舉薦的就是他,再加上現在雒陽朝廷上連一個能為士族說話的聲音都沒有,他也就勉為其難的出山了。
於是就出現了有趣的事情,老子楊彪在雒陽服侍漢帝劉協,兒子楊修卻作為心腹在許都丞相府中施展拳腳。
不過這本也是這個時代士族的經典做法,雙面下注才是王道。
百官相繼離去,老爺子楊彪也和曹操打過招呼後離開了,曹操卻還站在紀念碑前,盯著一個人名不願返回雒陽。
王垕作為曹操的屬官是不能走的,而且今日典禮郭嘉、董昭都沒來,他這個霸府第三號人物當然要有所表率。
“主公,可是有所感悟?”
曹操搖頭不語。
王垕調笑道:“您的《英魂賦》氣勢磅礴,足夠彰顯這些英魂,就不要再強迫自己寫出更好的詞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