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七十三章 所謂軍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垕根本沒用三天就抵達了小/平津,這得益於府兵所擁有的遠超這個時代軍隊的紀律性,這種紀律是王垕用了大半年時間一點點灌輸給府兵的,它大大的拉近了府兵和那些經年老兵之間的戰力,更給了王垕敢於單獨帶兵的膽量。
當然,王垕不可能真的自己一個人帶領府兵,還有小鴨夏侯楙和法正這一文一武幫忙,府兵中各級軍官也不是吃白飯的,他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
不過王垕並沒有帶全部府兵離開孟津。由於之前的戰鬥傷亡很大,王延年和他的軍醫司馬被留下了大半,他們將繼續照看孟津關連日征戰受傷的一千多名傷兵,只有一百名軍醫跟隨王垕上路。
另外還有一百多名擅長土建的府兵被王垕留下,他們將為孟津關搭建兩座新箭塔。新箭塔將使用竹子作為骨架,輔以澆築水泥,將比普通的木質箭塔堅固數倍。在新箭塔外面,還將懸掛十幾層竹蓆以減緩石彈的衝擊。
拋去四百軍醫、一百府兵和之前守城戰受傷的府兵,最終有2500人跟隨王垕抵達了小/平津。
小/平津關在地形上和孟津關較為相似,同樣背靠邙嶺,面朝大河,是一處極其險要的關隘。
只稍事休息了不到半日,王垕便命令府兵同樣在小/平津關左右兩側建立箭塔以增強防禦能力。
其實小/平津這裡的防禦工事還算完備,之前也有一部駐軍,共有800人,守將是校尉軍職的秦琪。
不錯,正是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個秦琪。
額...好像是被斬的。
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秦琪頗有才幹,看上去膀大腰圓的,武藝貌似也很不錯,對偃師折衝府是不錯的戰力補充。
如此一來,小/平津便有了3300人的兵力。
王垕站立在小/平津城關之上,等待袁軍的到來。
這一等就是三日。
直到三日後,連兩座箭塔都建好了,袁軍分出的五萬兵馬才出現在王垕視線中。這五萬軍隊沒有全部留在小/平津,而是又分出兩萬奔往河陽方向。
王垕以為袁軍這就要攻城了,但等他們紮好營地又是過了兩日。他心有不解,這波袁軍的戰力有些太拉跨了吧?還是法正為他講解了其中奧秘。
“將軍,敵軍雖眾,但觀其旗幟都是南部匈奴之兵。南部匈奴降服漢室百年,雖騎兵眾多,但精銳力量較少,大部兵馬都只是奴兵,戰力低下,從孟津繞路來到這裡足足百餘里,奴兵走上五六天已經是快的了。”
王垕這才恍然大悟,又問道:“那這些匈奴兵何時會來攻城?”
法正判斷:“至少還要等上兩天。南部匈奴一直居住在幷州,因連年天災和鮮卑的崛起才南下至河內,依附於袁紹,想要在河內生存就要聽命袁紹。但於羅夫和劉/豹也不是傻子,定不會全力攻城。”
聽到劉/豹之名,王垕心頭一動,又問:“南部匈奴族內老幼是不是也在河內?”
法正點頭:“這是自然,就是不知在敵軍後方哪座城池了。”
話說曹操數月前收到蔡琰的來信大驚,連忙派遣使者去南部匈奴交涉,準備贖回蔡琰。卻不曾想一連派了三波使者都沒有談攏價格。
劉/豹這廝見曹操和自己老婆是老朋友,不知出於什麼心理,竟是獅子大開口,稱沒有萬金或者糧食十萬石就不會放蔡琰返回司隸。
司隸朝廷財政困難的讓曹操都快重新設立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了,哪還有萬金用來贖人,至於糧食更是不可能。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還是匈奴此時的陣營和歷史上不同。歷史上曹操向劉/豹贖回蔡琰時袁氏已被滅,南部匈奴是依附於曹操的。現在南部匈奴和袁紹站在一邊,自然是怎麼噁心怎麼來了。
王垕聽到這個訊息時猶豫了半天還是告訴了劉竟。
劉竟也不哭不鬧,但大著肚子想要返回河內去尋蔡琰,張王氏、趙氏好言相勸都沒有辦法。
最後王垕無奈只得給曹操出了一個主意。想當初蔡邕也是名滿天下的大儒,他的女兒被擄到匈奴怎麼說也是一件打了中原士族臉的事,可以請求司隸各士族出錢眾籌來贖回蔡琰。
曹操走南闖北多年卻也沒見過集資,對此事將信將疑。但在袁紹向曹操宣戰前,這個眾籌專案便收集了將近七千金,如果袁紹不來進攻司隸,說不定現在已經湊夠錢了。
無論是曹操還是荀彧都沒想到在贖人這件事上司隸各士族能這麼配合,甚至因為這件事一些士族的反曹行為都收斂了很多。
這就屬於意外收穫了。
又過了兩日,南部匈奴終於將剛收斂的船隻放下河準備渡河來攻城。
王垕一時振奮。但當敵軍真的攻上來,他又有些洩氣,敵軍的攻勢太弱了,可能連孟津那邊袁軍攻城強度的一半都不到。
反倒是法正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樣。
王垕不禁詢問法正:“孝直,你是不是早就想到會是這樣?”
法正點頭:“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