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五十八章 偃師折衝府第一屆武道大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家不要覺得張遼拉挎,這個時代大部分軍隊也就能做到擊鼓而進、鳴金而退。想要玩戰術穿插,玩鑿穿敵陣,玩不動如山,那是精兵才玩的起的,半屯田性質的府兵需要有這麼高的戰術素養嗎?
王垕衝張遼點了點頭:“需要。”
在王垕眼中,每一個府兵都是極其珍貴的,能生產勞動,還能打仗拓土。他在這些府兵身上傾注了這麼多心血,可不是想讓他們當做一次性的炮灰來使用。
在點兵之後,偃師折衝府第一輪軍事訓練正式開始,預計時間三個月,負責訓練的武將有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歷史上本應死了一年多的沮授,“如放一鴨”的夏侯懋和“魏文帝”曹丕。
軍事訓練的第一步本應是列隊,但由於偃師折衝府的變態,這一步直接跳過,從第二步選將開始。
半年時間,偃師折衝府已經有了一套以生產為中心的軍事管理體系,但張遼提出還是應該篩選一些勇壯之士,單獨編隊,以做一錘定音。
沮授等人都覺得有理,就這樣偃師折衝府第一屆武道大會…啊,不對,是第一次精兵篩選開始了。
首先是海選。
府兵們拋去往日的官職,以抽籤的方式進行一對一步戰對戰,只有獲勝三場才能晉級,失敗三場將慘遭淘汰。
雖然對戰雙方都使用木質武器,難免還是會有人受傷。這時王延年這個的軍醫司馬就能出場了。也正是因為有王延年的存在,這些府兵才能夠不計後果的奮力對決,因為他們知道,有王延年在,他們死不了。
就連張遼都稱讚王延年:“王司馬雖然對決連敗三場,但一手戰地醫療之術天下無雙啊。”
王延年聽後只有一點點生氣,他認為自己的醫術還是比不過王垕,張遼的話不夠嚴謹。至於連敗三場...嗯,就他那個小胳膊小腿,輸了正常,反正他一個技術兵種也不會跟人玩衝鋒。
海選足足進行了四五天才完成,總共選出三百多位勇士,曹丕、夏侯懋也在其中。
作為主將,他們倆本不需要參加比武,但兩人都認為主將應該適當的展示一下勇武,這對帶兵是有好處的。張遼也覺得他們說的有理,便沒有勸阻。
夏侯懋畢竟是盲夏侯的兒子,雖有一副精明的頭腦,基本的勇力還是足夠的。
曹丕更是自幼有名師教導武藝,打敗一些農民兵當然花費不了多少力氣。
海選之後是淘汰賽。
作為這次練兵的總負責人,張遼直接將曹丕、夏侯懋兩個二代從海選的三百多人中剔除。
其實過了海選名義上就已經算是進入到新編的精兵隊中,但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幾百人的隊伍由誰來當老大總歸還是要比上一比的。
漢朝風氣尚武,三百多名透過海選的府兵也都是勇壯之士,自然誰也不服誰,一個個都說要比試一番。
到了這個階段就不只是比試步戰了,還要考教射箭和騎戰。
步戰、騎戰和射箭分別計算成績,最後綜合選出偃師折衝府武力最高的一人。
首先是比試射箭。
射可是君子六藝之一,這個年代,一般計程車人都會射上兩手,但限於天賦,很少有人能開到兩石以上的強弓。比如曹丕,雖然射術不錯,所用之弓只是一張不到一石的軟弓。
所以比射箭的第一步就是比開弓。
只見一名膀大腰圓的府兵站在案桌前,抄起一副兩石弓,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圍觀的府兵無不叫好。
這廝也確實是力大之輩,只見他邁開步伐渾身用力,雙臂肌肉緊緊繃住,使出吃奶的力氣,卻只將這張兩石弓拉開一半,再想多拉開一分卻是都不行了,最終只能灰頭土臉的離開了賽場。
這才是正常的,所謂的府兵半年前也不過是農民,而想要撐開一張兩石硬弓沒有兩三年的練習是不可能的,光是掌握髮力技巧就得反覆練習幾個月的時間,一般人當然不得要領。實際上即便是經過訓練的精銳材官大部分情況下使用的也只是一石弓。在戰場上連續開弓對臂力的消耗是極大的。一旦遇到連續開弓的情況,弓勁太大開不了幾次手就廢了,反倒是一石弓能射出幾箭。
壯漢府兵下去了,又上來一位骨瘦如柴的府兵。
曹丕眼睛一亮,這個瘦猴不是別人,正是一齊同他來到偃師的夥伴之一朱鑠,此時在偃師折衝府擔任一名光榮的伙伕。曹丕知道朱鑠武藝不錯,因而很看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