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四十三章 故人來信(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延年和三十二名百人將自然高興萬分,其他八百標兵倒也沒有多少人反對,權力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他們都習慣了。再說了,就算排在最後一個也有老婆,急啥。
飯堂門口支了兩張半高的矮桌,王垕和和沮授坐在桌後的胡椅(馬紮)上,各自手持刀筆準備為選好老婆的標兵書寫婚書。
沮授晃還著腦袋說今天天氣不錯,宜嫁娶。
雖然重複了很多遍,王垕還是又講解了一遍折衝府集體婚禮相關規則:
八百標兵按照職務大小先後進入飯堂領老婆。
假如兩人看上的是同一個女子,那選擇權交由在女子一方。
同理,並不是看上哪個女子就能直接領人,一定要詢問對方是不是願意,如果雙方都願意,便一起到王垕、沮授這裡來登記,領取證明雙方婚姻合法性的結婚證明。
再之後就可以帶媳婦回家了,反正距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是聯絡感情還是乾點什麼,王垕就不管了。
王延年作為唯一的軍司馬在得到王垕許可後第一個衝入了飯堂,可一進入飯堂他反倒不好意思了,紅著臉一時間不敢再有什麼動作。
沒轍,八百標兵加八百名女子可是1600人,王延年也是第一次當新郎官,這麼多人盯著他,他不緊張才怪。
“王司馬,快點啊,我們都等著呢。”
“快看,王司馬平時拿刀子給人切大腿都不拍,現在居然臉紅了。”
“呦,還真是臉紅了。王司馬該不會是個雛吧?”
“王司馬,快一點,領了老婆,過了今夜就不是雛了。”
“哈哈哈哈…”
王垕看不下去,笑著喊道:“延年,快一點,兄弟們可都等著你呢。”
王延年小聲回答:“好,好的。”
惹得八百標兵又是一通大笑。
他挪著步子,來到一個文質彬彬的女子面前,用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聲音問她:“這位姑娘,你…你願意…那個…”
王延年突然轉過頭,衝著王垕大喊:“大人,你剛剛教我的詞是什麼來著,我給忘了。”
王垕捂著眼沒臉看他,八百標兵笑得更加放肆。王延年前天還大喊自己早晚要娶十個老婆,事到臨頭給慫了。
正所謂亂世人,生不易。
這些女子得知自己不是要充作軍妓而和士兵婚配後好好生活,一個個也就不再擔心,反倒對王垕心生感激。當王延年表現的傻傻乎乎,這些女子也隨著哈哈大笑起來。
王延年看上的女子名叫阮囡,本是個寒門家的小女子,能讀書識字。因為戰亂和家人失散,不小心被裹挾著入了青州,那一年她才12歲。還好她遇到一家好心人將其收養。轉年曹操攻入青州,收降青州百萬人口,阮囡也跟隨養父母來到司隸。
阮囡之前嫁過兩次。第一次在青州,那人剛娶了她還沒圓房曹操就攻過來戰死了。第二次就在今年年初,養父突發急病,她緊急嫁給一個獨漢,想要給養父沖喜。結果喜沒衝到,養父養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先後去世,連那個獨漢竟也沒活多久。
於是屯田兵中再也沒人敢娶阮囡,她一個小女子也不好過活。正好王垕找荀彧要女人,便被調配到了偃師。
當王延年走到阮囡身前,她的內心是狂喜的。只是王延年不爭氣,事到臨頭又慫了。
看著周圍八百標兵和八百女子越發放肆的笑容,阮囡站了起來。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蔡邕死後蔡琰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最終在大約西元195年被擄到南部匈奴,嫁給了匈奴左賢王劉/豹,一直到西元207年才被曹操重金贖回,那時她已經為劉/豹生了兩個孩子。
另外蔡琰很可能並不是劉/豹的閼氏,因為《後漢書》的記載她是“沒於”,而不是“嫁於”。但也有學者認為曹操既然是花了大價錢才將蔡琰贖回,她應該在南部匈奴還是有一定地位。兩種說法都有人贊同,書中還是認同了第二種說法。
另外後來的漢趙開國皇帝劉淵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曾說自己是蔡琰的兒子。雖然劉淵的出生年份並不清楚,但肯定是曹魏/建國後才出生的,甚至可能是西晉建立後才出生的,和蔡琰一點關係都沒有。
額...因此這裡能得出一個結論:蔡琰的前老公,南部匈奴左賢王劉/豹真TM能活啊!
最後再吐槽一句,劉/豹為什麼會是個遮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