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垕堅毅的點頭:“正是他。”

張王氏一臉的恐懼:“他不是病死了嗎?”

王垕道:“是病死了,但不是在廣宗,而是四年前在潁川病死的,還是兒給他安葬的。”

張王氏這時也想起了什麼:“四年前,你是說那時…”

王垕肯定的道:“就是四年前。當年二哥死在了司空徵袁術的戰鬥中,三哥又得了急病,您帶著三哥返回孃家尋醫,還帶上了小妹,一去就是幾個月,只留我獨自在家。我也想救三哥,到處求學,就想找個名醫學醫術,可又哪會有人無故教導。

“但有一天,寄住在咱們村的打更人張老丈突然找到我,說他可以教我醫術,還可以教我其他學問,但要我保證絕對不能告訴他人。”

張王氏道:“他就是張…那個人?”

王垕:“不錯。”

張王氏還是不解:“他怎麼會來到咱們王家村?”

王垕眼中帶光,好像真的再說他的親生經歷。

“師傅說了,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咱們村距離大漢國都這麼近,就算有人知道了他未死也想不到他就躲在這。”

張王氏緩緩點頭:“言之有理。可他為什麼要教導你?”

王垕想要習慣性的聳肩,但又想到漢末似乎沒有這個動作,強忍了下來:“我哪裡知道?可能是我到處求學的態度感動了他,也可能是他自知大限將至不願一身所學沒有傳人,反正他當時就看上我了,讓我送上三條臘肉就式收我為徒,教導我治國之術、軍略和醫術。”

張王氏冷笑:“是不是連屠龍術都教了?”

王垕不好意思的撓頭:“略懂,都是略懂。我總共也沒學幾個月師傅就死了,學了幾樣東西,都是略懂。”

張王氏冷靜下來:“我知道了,以後如果有人問你,你就還說一身的學問都是家學。”

王垕反倒有些不自信了:“那萬一別人奇怪咱們家學太多太雜呢?”

張王氏道:“你就說你的家學分兩部分,各自來自王氏和我的孃家張氏,其中醫術、軍略來自王氏,其他的治國之術和術數都說是我教的,來自我的孃家張氏。具體王氏起源你自己去編,反正現在王氏就你和遠兒兩個男丁。”

王垕道:“阿母,我就知道您的孃家是在朝歌,可我一次都沒去過。”

張王氏嘆了口氣:“去什麼啊,沒有幾個人了。上次回家求醫我孃家就只剩下你三舅父一人,守著幾畝薄田。建安五年你去參軍,沒多久家鄉就傳來你三舅父故去的訊息,剩下的都是些旁支子弟,沒有真傳了。”

王垕反倒來了興趣:“阿母,您孃家以前還是什麼大戶不成?”

說道自家來歷,張王氏臉上充滿了光:“我張氏先祖乃是漢初名臣北平侯。”

北平侯,好像有點耳熟?

張王氏見王垕一臉迷茫氣道:“不學無術之輩,北平侯姓張名蒼。”

姓張名蒼?張蒼?!

這還真是一位大人物,至少能上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數學課本那種的大人物。王垕好像還從哪個公眾號看過張蒼都一百多歲了還是個LSP。

額,怎麼說他都是先祖,這不重要。

“阿母,既然張氏是北平侯後人,怎麼混的這麼差啊?”

張王氏氣道:“還不是子孫不孝,丟了爵位不說,連陽武老家都待不下去,只能轉而定居朝歌。”

“這樣啊。”王垕恍然大悟,“阿母,您兒子現在也是有爵位的人了,都亭侯。”

張王氏當然為兒子高興,但還是嘆氣道:“那也是你們王氏的侯爵,與我孃家張氏沒有關係了。”

“對了,阿母,你住朝歌,如何嫁給我父?我們家可是在潁川啊。”

張王氏臉色微紅,故意繃著臉喝道:“問這個幹什麼?還不睡覺去。”

王垕趕緊逃命。

“等等。”張王氏叫住王垕,“遠兒已經在我房裡睡下了,你去左廂房睡,趙氏還在等你呢。”

王垕嚥了口唾沫,心底突然緊張起來。

————

三國小知識:三國演義中張角的師傅是南華老仙,道教中的原型就是莊子,也就是莊周。不錯,就是那個騎著魚滿場跑一點正事不幹的傢伙。咳...開玩笑的,其實我玩魚還不錯的,就是有時隊友(尤其是射手)總對我不滿(因為滿場亂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