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也連忙道:“不錯,不錯,我有辦法。”

張誠只能氣沖沖的放下手中長劍,但並未收劍入鞘:“希望你們能快一點想到辦法,曹公的大軍馬上就要來了。一旦發生營嘯,亂兵之下能不能活就要看運氣了。”

許攸把心一橫,直接提議:“不如咱們搶了馬衝出去吧,營中軍隊本就不多,攔不住咱們的。”

張誠有些意動,以他的騎術衝出去還真不是不可能。

王垕卻再次搖頭。他自然也會騎馬,但這種賭命的方法他是不可能同意的。因為他雖然會騎馬,卻一定是三人中馬術最差的一個,跑不出去的機率也是他最大。他的目光不由得遠眺,看向那片不斷髮出哀嚎聲的營地。

“我有一個辦法。”

————

袁紹是個極為自律的人,在軍中從不飲酒。三國志中記載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不思進取整日飲酒、宴會的記載其實也不是指袁紹,而是指那些混日子的諸侯。

袁紹能夠出名除了四世三公的背景,還有一點就是堅持為親人守孝。這個時代的守孝可不是隨便說說,守孝者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搭建一個草廬,再在草廬中玩三年“荒野求生”。雖然吃喝供給都有家人負責,但沒有足夠的毅力也不可能完成這個艱鉅任務。

而袁紹居然為生母守孝三年後又緊跟著為早就死了N年的父親守孝三年,也就是說他連續玩了六年“荒野求生”,這才在大漢名聲鶴起。

如果是平日袁紹這時早已就寢,但張郃親兵昨日(王垕、張誠)帶回的訊息讓他無法安寧下來,連續兩日無法安眠。

袁紹比曹操略大幾歲,已是將近半百,雖往日間還是英明神武、剛而有毅,但有些事情他開始著急了。這也是為什麼前年他會指示耿包上書,就是想看看手下都是什麼想法。

但一試之後袁紹難免有些失望,漢室衰落至極,卻還是如此的得人心啊!

現在好了,曹操授首,只要將獻帝看好,他就可以逐步將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十年之內就能取漢室而代。

想到這裡,袁紹喝了一口水,掩飾內心的激盪。他的幾個成年的孩子包括外甥高幹各領一州之地的時間也不短了,他也算考察的差不多。既然大局已定,他就該立下真正的繼承人,防止萬一他死了,幾個兄弟之間禍起蕭牆。

袁紹又看向案几上的盒子,裡面裝著他最好朋友的人頭。

“阿瞞,你當初怎麼就不願助我?如你我二人合力,這天下恐怕早就安定了。”

突然,大帳外傳來一陣陣兵戈之聲,更有無數不知在喊些什麼的嘶吼聲,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只一瞬間就近了很多。

幾位親兵狼狽的衝入大帳:“大將軍,曹軍攻過來了!各營都亂了。有人看的清楚,是曹操親自領兵!”

啪!

袁紹拍桌怒而起身:“慌什麼?!著人去找蔣義渠,告訴他死守營地,就算戰死也不能後退一步,他的家人將會受到照顧。再派人去尋各位軍師,直接將他們帶往後營。留兩人幫我著甲。”

幾名親兵立刻安穩下來,各自領命而去。

待袁紹穿好盔甲,將佩劍帶好,又看了一眼案几上的盒子,突然大笑:“哈哈哈,阿瞞,你果然厲害,不愧是我的朋友!”

袁紹拔出佩劍,將裝著假人頭的盒子一劍斬為兩半,這才帶著兩名親兵走出大帳。他見帳外兵卒亂成一團,放聲大喊:“諸君!可敢隨我前行?!”

那些混亂的兵士見袁紹不慌不亂,逐漸安定下來。

就這樣,三個人變成了一百人,一百人變成了三百人,三百人又變成了一千人。

袁紹聚起一千多人的隊伍,卻並未帶這些兵士去幫蔣義渠,而是往後營而去。他深知曹操領兵的能力,兼之袁軍官渡大營兵卒不滿,且多是餓兵,不可能是曹軍的對手。他只求蔣義渠能拖住曹操一時三刻,好給他重整軍隊的機會。

但當袁紹來到後營卻不禁苦笑起來。

不知何時後營竟也發生了混亂,大量身上纏著繃帶,斷手斷腿的傷兵拖著傷在後營橫衝直闖,還四處縱火,將後營變為一團火海。

袁紹不解:“前面明明還在戰鬥,後營如何先亂?”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當初十八路諸侯看似強大,但除了孫堅、公孫瓚以外就沒有幾個真正能打的。大部分諸侯,包括剛起兵的曹操和袁紹都是繡花枕頭,根本打不過董卓的軍隊,像陶謙那種手裡有幾千丹陽兵的都是高段位選手。至於那時的劉備,根本就沒有去會盟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