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不一樣的三國 第七章 逆則天下楷模,順則萬事皆休(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言罷,袁紹開啟盛放人頭的木盒,表情瞬間凝固。
“哼!”
袁紹啪的一聲扣上蓋子,冷漠的衝王垕道:“你家將主如何敢說這就是阿…這就是曹操的人頭?”
王垕趕緊低頭行禮,心底卻是緩了口氣,事情終於迴歸到郭嘉的預料之中。
“稟告大將軍,曹軍抵抗頑強,我軍勉強攻破曹營。這具屍首清點戰場時在曹軍大帳中發現,穿有曹賊的鎧甲,渾身燒得面目全非,但經查致命傷卻是在脖頸之間,估計在火燒前就已自裁身亡。有曹軍諸多官吏、軍士辨認,均稱此人就是曹賊。我家將主才命人割下頭顱,由我二人報捷,帶回官渡給大將軍過目。”
一大段“臺詞”背完,王垕自覺任務完成了七成,下一步就是袁紹讓他們離開大帳,他再依靠剛剛和蔣義渠攀上的關係想辦法在曹老闆帶兵來之前逃出袁紹軍官渡大營,找個風景好又安全的地方躲起來。
袁紹聽了王垕的解釋又一次進入悲傷狀態,隨時準備流淚的模樣。
但事情不會如此順利。
袁紹身側繞出一人,身高7尺有餘,一副文士打扮,手中拿著一卷竹簡,儀度不凡。
“主公,僅憑兩個傳令親兵和一顆模糊的頭顱並不能確認張郃的捷報。”
袁紹眉頭一皺:“公則此言怎講?”
王垕心道原來他是三國著名小人之一的郭圖,長的怎麼也挺帥的?
郭圖手中竹簡一指王垕:“主公,此人必是曹軍的死間。”
王垕眼皮一跳,怎麼還把火燒到他這來了?
袁紹眉頭緊皺,退出了“悲傷模式”:“公則如何得知?”
郭圖指著王垕腰間酒壺:“此乃吾弟奉孝心愛之物,向來不離身側,如何會在一個小小的親兵手中。定是吾弟奉孝將其賞賜贈於這個小兵,讓他假傳捷報,好讓主公誤以為曹軍戰敗。我猜測敗的不是曹軍,而是張郃吧?”
王垕心中大呼FUC,不是說郭圖向來智計白出,給袁紹出的都是餿主意嗎?怎麼僅僅從一個酒壺就推斷出這麼多東西,這幾乎就是真相了啊!他當初找郭嘉要酒壺只是報復心作祟,故意想噁心一下推薦他當死間的郭嘉,順便想著戰場上一壺酒也許能起到些意外的作用。
現在意外真的來了,卻不是好的方向。
王垕想要辯解兩句,但另一名文士搶在了他前面,這人比郭圖高一大頭,身形卻是瘦弱很多,唯一的共同點是長得也帥。
“真是胡言亂語!張將軍乃我軍中流砥柱。如果不是張將軍,之前我軍已然敗退。現張將軍不辭辛苦,再次攻破曹軍營地,派人報捷是本分之事,如何要濫殺功臣?郭公則亂我軍心,真小人也,請主公將他斬首,以安軍心。”
王垕心道這是哪又來的一箇中年帥哥,袁紹軍難道是依靠容貌來招聘手下嗎?不過還是要謝謝他,王垕正不知道怎麼反駁郭圖呢。
袁紹猶豫起來:“沮授所言不虛,但公則懷疑報捷兵士有問題也不能算擾亂軍心。當初正是公則的圍魏救趙之計才讓我軍抓住機會攻破曹營,功勞僅在張郃之下,公與不要總是再攻擊同伴了。”
王垕微微點頭,原來是沮授啊,聽張郃說他是個好人,好人果然不適合職場。
沮授只能向袁紹揖手道歉,卻是連理都不理郭圖。
郭圖又神氣起來,但也不再指責王垕。他剛剛只是習慣性的背後說人壞話,並沒有什麼真憑實據。曹操、郭嘉擔心的張郃部下敗兵也沒有人趕在王垕之前返回官渡。張郃作為袁紹內部冀州派的最強將軍,郭圖自認潁川派老大肯定是要打壓一下,懷疑什麼的都只是幌子。
但郭圖很快過了神氣勁,他終於想起自己好弟弟郭嘉的安危,又一指王垕:“我且問你,這個酒壺是哪裡來的?”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
1、郭圖和郭嘉都出自潁川郭氏,郭圖曾推薦郭嘉給袁紹,但郭嘉認為袁紹不是明主幹了沒多久便辭官離開。兩人具體誰歲數更大,是不是同輩史書並沒有相關記載,書中兩人的關係是我瞎編的。
2、沮授的字並沒有流傳下來,“公與”是央視版電視劇給安的,史書中沒有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