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拿到了新技術和貿易訂單,埃及人獲得了進口資源,還和盟友拉近了關係,同時提升了自己的國際威望,也在中東地區樹立了不錯的國家形象。

這次衣索比亞戰爭對於兩國而言,顯然都是賺的,甚至可以稱之為雙贏。

對於衣索比亞人來說,他們也不虧,靠著埃及軍隊的幫助他們雖然還沒有將義大利人徹底趕出自己的祖國,但戰局卻顯然在向著兩埃聯軍的方向傾斜,勝利已經是肉眼可見的時間問題了。

要說在這件事上吃了虧的,或許就只有義大利人了。

作為三國軸心之一,世界有數的帝國主義列強,卻在入侵一個非洲小國的事情上連續撲街兩次,這對於義大利來說,簡直丟人丟到家了。

一如當年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譏諷義大利脆弱的軍事實力一樣:“他們帶著滿嘴蛀牙又極大的胃口,來到非洲大陸。”

義大利人之所以選擇入侵衣索比亞,除了衣索比亞的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將已經被義大利佔據的兩塊殖民地聯絡起來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義大利人希望一雪前恥。

然而現在,義大利人不僅沒有洗刷曾經輸給非洲小國的恥辱,反而又在曾經的恥辱上再加了一筆。

兩次輸給一個非洲小國的歐洲國家,這個名頭簡直讓義大利的總理墨索里尼出離了憤怒,感到了無比的屈辱和羞恥。

堂堂古羅馬帝國的後裔,偉大的義大利怎麼會輸給一群非洲奴隸?

憤怒的墨索里尼並沒有像元首那樣來一曲“我到heb省來”或者“渣渣,氣死偶咧”,而是下令義大利軍隊動用了毒氣彈。

這場戰爭中,義大利人抽調了本土四十萬兵員,再加上殖民地厄利垂亞和意屬索馬利亞蘭,義大利東非的殖民地的北非殖民軍,另外還有當地的“衣索比亞帶路黨”,合計動用兵力六十八萬人。

而衣索比亞方面,除開埃及支援的兩個裝甲集團軍之外,動員了大約三十五萬到七十六萬人,雖然雙方兵力接近,但埃塞爾比亞人大多都是臨時動員,僅四分一計程車兵曾進行基本的軍事訓練。

然而即便如此,義大利人在原本的歷史上也被衣索比亞人揍得夠嗆。

在原本的歷史上,衣索比亞並沒有得到來自埃及的援軍,但儘管形勢不利,爆發出高昂愛國熱情的衣索比亞人還是堅決且頑強的抵抗了義大利人的侵略。

逼得義大利人不得不動用了飛機投放芥子氣,給衣索比亞軍民帶去了慘重的傷亡。

據事後統計,在這場戰爭中,衣索比亞人死亡人數高達五十萬人以上。

然而當時的國際社會對此卻沒人在乎,英法甚至縱容了義大利人的侵略,國聯雖然宣佈義大利為侵略國,卻並未對其進行制裁,更未曾封鎖蘇伊士運河,對義大利急需的戰爭物資石油進行禁運。

不過在這個世界,因為有著埃及兩個現代化裝甲集團軍的突擊,原本歷史上衣索比亞岌岌可危的北部防線得到了極大地支援,變得十分穩固,墨索里尼被氣得如同歷史上一樣動用的毒氣彈首先便投向了埃及軍隊。

只是很可惜,面對從天而降的毒氣彈,埃及軍隊卻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做好了防護,並沒有受到多少毒氣彈的傷害。

儘管世界各國有感於一戰毒氣彈等生化武器的危害,在1925年就簽訂了日內瓦條約禁止使用生化武器,但很顯然這個條約對於像衣索比亞這樣的小國是沒有任何保護效力的。